夏天輕薄短衫,身上的醜疤遮也遮不住,尤其是會反覆發作的蟹足腫,很多人經歷過「長了又割,割了又長」,疤痕不斷增生的痛苦,除了不美觀,也造成搔癢、疼痛、緊繃、關節運動受限……等等,對日常生活造成困擾。藝人「蜆仔」的父親劉先生背部飽受蟹足腫時之苦,亞東醫院整形外科團隊與放射腫瘤科合作,以放射治療成功改善蟹足腫,追蹤1年半都未再復發。
亞東醫院整形外科醫師游彥辰表示,台灣的蟹足腫年發生率約為萬分之15,一萬人中有15人會罹患此症,男女發生比率相當,有色人種發生機率高於白色人種,並且有家族遺傳傾向,與基因、免疫都有相關。蟹足腫好發於前胸、腹部、肩膀、上背部、頭頸處、耳朵等處,有這種體質的人,可能連長青春痘處、穿耳洞處、蚊子叮咬處,甚至是打疫苗處,都會發生蟹足腫至於發作的時間,不一定是立刻就會長出來,有時候會事隔數星期、數個月,甚至是數年後才發生。
劉先生5年前後背部因為粉瘤接受了皮下腫瘤切除手術,術後的手術疤痕復原不理想,逐漸形成疤痕增生,除了不美觀,常疼痛難耐,醫師評估是術後疤痕增生形成「蟹足腫」而產生的症狀。
持續半年在疤痕處貼「矽膠貼片」
整形外科醫師游彥辰與放射腫瘤科醫師謝忱希合作,與病人及家屬討論幾種治療方式,最後接受手術切除重修,並加上術後低劑量放射線治療。
兩位醫師以接力的方式進行,門診手術將疤痕切除,後續由放射腫瘤科安排局部皮膚的放射線治療。兩週後拆除縫線後,持續半年在疤痕處貼「矽膠貼片」,幫助疤痕成熟。目前術後一年半的追蹤,沒有疤痕增生復發,也沒有疼痛、搔癢。
游彥辰表示,「肥厚性疤痕」和「蟹足腫」主要區別在於,「肥厚性疤痕」是在原本傷口範圍內的疤痕增生,沒有侵犯到旁邊正常的皮膚;而「蟹足腫」則是疤痕組織的增生,侵犯到旁邊正常的皮膚組織而有擴大的現象,就像螃蟹的腳往外伸長的樣子一般。
手術加局部放療    可降低蟹足腫復發
游彥辰指出,針對疤痕的治療有許多的方式:在傷口剛癒合、疤痕成熟的時期,可以使用美容膠帶、矽膠貼片、或矽凝膠等照顧疤痕,協助減少皮膚張力,降低疤痕變寬的機會,並且利用對疤痕的加壓,降低疤痕增生凸起的機會。疤痕初期發炎現象的紅色,或疤痕後期色素沉著的暗沈,也可以藉由雷射加以改善。如果疤痕有輕微的凹凸,可以利用飛梭雷射、或雷射磨皮的方式來治療改善。但如果像「肥厚性疤痕」或「蟹足腫」,增生、凸起嚴重,則需可慮局部疤痕內類固醇注射,或者手術重新修整。
游彥辰說明,「蟹足腫」相較於「肥厚性疤痕」,手術修整後復發的機會非常高,單純進行手術切除,蟹足腫的控制率約為50%。「手術」加上局部低劑量「放射線治療」可以降低「蟹足腫」復發的機會。
(畢翠絲/台北報導)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bit.ly/304eGS2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隨時收到優質清新的好新聞,請至以下FB、 Line@、App追蹤我們!

好友人數

 

 

Kairos 風向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