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任務

說出口從感動飛出一雙羽翼,心中了然有踏實。我的祕密任務,叮嚀一位好姊妹:「好好養身體,妳有生養任務喔!」距離在朋友婚禮的獻詩,已5年了,此時她因病正接受醫療,要接下任務是難的,而我說出口前,並無猶豫,那一刻敲下文字發出時,那一頭的她回問,我怎麼知道?我們都笑了,明白那是恩典祝福!使得轉向下一頁的她,能挨得住化療的不適,努力吃得健康,為子宮能孕育預備好健康的自己!

社會中「代理孕母合法化」的聲音不斷,繼同婚通過「讓相愛的人可以相守」之後,另一個「讓想生的可以生」的口號發出了!不孕子宮女性的希望,正加速「代理孕母合法化」的流程,此法案立法院已一讀通過,緊接著公聽會,二讀、三讀,然而,我們的社會預備好了嗎?民進黨立委吳秉叡提案修正《人工生殖法》,讓爭議20多年代理孕母解禁的可能性提高,然而許多細節、爭議再次浮現。我們的社會,得要付上什麼代價?

沒有經歷懷胎10月的身體變化,無法明白簽約時,不給小孩內心的「揪結」。以「互助」為原則,對代孕者提供酬金(營養費、必要的檢查、諮詢、醫療、照護交通,零零種種的費用),是你情我願能訂出的價碼嗎?出租子宮的代孕者,身體有許多檢查須配合;有醫學研究建議孕母要配對 MHC,看免疫合不合。因為卵是別人的,非孕母的,胚胎也要承擔被母體排斥而影響發育的風險。孕母本身更要有認知,用別人卵子的胚胎懷孕,風險極可能比懷自己卵子的胚胎高。至於代理孕母「心理評估」是否影響孕程?文獻雖沒有正式心理評估的研究數據,但生理上的影響已有相關報告。代孕者前置胎盤或胎盤早期剝離的比例為4.9%-7.9%,幾乎是一般懷孕者(0.5%-1%)的五倍,風險偏高。因為精、卵非自體,母體、胚胎互相排斥很平常。但為「交付」委託父母訂作完美的胎兒,須配合施打許多藥物;然而,藥物對胎兒沒有影響嗎?

子宮出租隨之而來層層疊疊心裡的重量,非生出「卸下」後,重量就能得以減除。代理孕母身心的調適難以評估,約定了就只有提供給委託者「最佳的生育狀態」。代孕期間,因妊娠不適,被要求中止懷孕(或墮胎)、須解除契約,又是誰說的算?付錢合約的聲音大,沒有階級權力、不對等的問題嗎?成不成,費用都給付?法律又能提供代理孕母,完整的保護嗎?

母親和胎兒孕程中的連結,很微妙。出了母體中的孩子長成後,很難完全切割清楚那份連結感。懷孕是女性身心情感,皆與胎兒緊密相連的一段時期,國內有許多「零歲教育」的女性分享,那是一段難以言明、理論化的互動體驗,母親胎兒呼吸一體之生命感,神秘難以言喻的愛,更是其中。

外媒報導,一位代孕後代布萊恩(Brian C)他表達:「……親生母親就像是產了『一顆蛋』把我賣掉,雖然我有替代的母親,但無論她給了多少愛,我心中留下『一個洞』使我害怕與人接近。」心理的陰影對生命的影響是永遠的!我們想提醒,子宮不是生產的工具,而是孕育生命的空間。「契約」不能掌控意外,而任何停止代理孕母的過程,依照「性別平等」最該受尊重的是代理孕母(身孕者),不是付款、委託的父母。

同婚通過後的社會,已不再看重傳統家庭婚姻,生兒育女不需再為傳宗接代擔責;但同性婚姻者想生育子女,必然牽動「人工生殖」完成同婚家庭擁有兒女的渴望,方法是將原本的家庭解構;代理孕母第三方的加入借精、借卵、減胎和墮胎等倫理問題。這些對於未出生的孩子,如「人工製品」的談論,毫無溫度和尊嚴,日後「身分認同」更是複雜。精子、卵子銀行、解禁無疑讓子宮工具化,販嬰讓嬰兒淪為商品,相信是社會所不樂見的。 報導「近50年來,許多社會學家的研究指出婚姻制度的目的,不是為了大人能否生育,而是為了保障孩子有生父、生母的陪伴,能在最穩定、安全的條件下成長發展。一位學者安德森(Ryan T. Anderson)提出符合兒童成長最大利益的家庭,為傳統婚姻、一夫一妻家庭。代孕出生後的嬰兒,因被無血緣父母收養,與親生父母的照顧相較,情緒、成長皆有明顯差異。研究更顯示,母親能直覺分辨嬰兒哭聲的需求,是女性為母的特質;而父親角色是提供性別認同發展過程中,鼓勵女孩女性化,也鼓勵男孩男性化的關鍵;尤其是男孩,會藉由認同父親,來學習成為男性行為。」女性特質無法取代男性特質,男人女人大不同,在親職教養中,父母是分擔也是合作,難以置換角色。

委託父母都為擁有自己 DNA 的完美小孩,挑選「最完美基因」。若是出生時和期待不一呢?許多人工生殖的醫學報告數據顯示,辛苦擁有孩子後,養育仍面臨考驗。2011-2017臺灣研究,ART 寶寶出生時的體重及缺陷比自然受孕嬰兒高; 國外報告也顯示ART 寶寶的心血管疾病、癌變的機率,都較自然懷孕高許多(人工生殖寶寶V.S.自然受孕寶寶,高血壓:前者是後者的6.6倍;自閉症:前者是後者的2倍;智能不足:前者是後者的1.8倍)。制度上推動法律制訂的部份,常常是理性冰冷的設定,委託者、代理孕母、仲介或是政府仲介,複雜的程度常忽略的是「微小的聲音」。全球代孕的國家不少,至今仍沒有法律,對代理孕母配搭的許多細節,進行完整而有效的監管。看看美國加州、烏克蘭、肯亞和奈及利亞,代孕行業開啟「醫療旅遊」委託人順利解脫所在國限制、付上高額金錢,卻引發道德危機,同時催生出各種法律難題。

「社會發展,對家庭越來越不友善。」馮燕台大兒家所系主任的感嘆!現代人不婚,結了婚不生,生了不養……「再這樣下去,別說環境無法永續,連人類都要滅絕了!」家庭解構後的台灣社會,造成制度失衡大震盪。我們理解對孩子的渴望,但我們的社會要如何阻止這種「商品化嬰兒」的行為呢? 擁有孩子是禮物,是祝福;健康是孕育的基礎,不能僅僅因著大人想要,孩子就成為權利的藉口。應優先思考兒童,為最佳利益!

筆者雖過生育年齡,子宮任務退休,還是能發揮孕育生命的理解,來服務人群啊!客家媳婦承襲了硬頸精神,不因生女有生男的壓力、而少了歡喜;現代女性因性平概念的提升,反而有更多的福份,成為自主和擔當、幸福和快樂。全世界婦女逐步地實現男女平等,台灣也是。不再以男性中心為標準,要求女性配合制度,考量代理孕母女性背後結構面不同的處境。代理孕母解禁將牽動許多細節,家庭是國家最小的單位,健康和諧的家,並非讓相愛的人結婚、讓想生的人生,這樣簡單的口號能帶領。性別平等並不是單一的因素,而是整體人類與社會的活動與結構所導致。

請不要為解決「爭議」而乎視「微小的聲音」;我們需要健康、和諧共榮的發展,沒有包袱的執政,才能帶領台灣站在國際舞台上,成就小而美的國家、有尊嚴地在浪潮中閃爍一顆太平洋上的「東方明珠」。

(徐專員/社團法人台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

以上言論,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支持風向新聞關注人工生殖、代理孕母,♡ 捐款連結: http://bit.ly/2uh3uaL

Kairos 風向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