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把孩子交給學校的時候,表示信任學校,相信學校會教導孩子善與美的價值觀,也相信編寫12年國教課綱的專家學者,比任何人都更瞭解兒童心智發展。
踏入小學就像踏入小型社會,父母試著放開手,讓孩子去闖、去嘗試,而模仿就是孩子學習社會化的主要方式之一。
剛入學不久的小一新生,雀躍地拿著學校贈書「國王與國王」繪本,沒想到內容竟是介紹兩個男生相愛結婚,這正是「教育部109學年度新生閱讀推廣計畫」給國小新生的禮物!
原來,「性別平等教育」不只是破除刻板印象,男生可以玩洋娃娃、女生可以開飛機,追根究柢是暗渡陳倉「同志教育」!即便同性婚姻確實合法化,但公投708萬人反對國中小教同志教育[1],竟遭政府完全漠視及扭曲!教育部居然強先對懵懂孩童灌輸同志教育!
再查詢12年國教課綱議題融入說明手冊,第32頁便清楚寫明,最早在「高年級」才能提到「理解性別特質的多元面貌與不同性傾向與性別認同」。教育部贈書居然逕自帶頭違反課綱!

家長要問:教育部用「納稅人的錢」推薦繪本給孩童,可以不考慮孩童擅長仿效學習[2]?不必按照12年國教課綱?也不需尊重2018年公投第11案─台灣有708萬民眾反對國中小進行同志教育嗎?
[1] 2018公投第十一案的結果,台灣有708萬人,佔投票率67.44%,反對在國中小進行同志教育。
[2] 觀察性學習:由史丹佛大學的班杜拉教授在上世紀60年代初提出。當時班杜拉教授研究暴力行為,他讓一些小朋友觀看別人的暴力行為,發現小朋友很容易仿效,即使只限於在電視機面前觀察。此極具教育意涵。
(鄭珮瑾/三個孩子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