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NG觀念!讓4成乾癬患者 埋35種共病未爆彈

乾癬不只是皮膚病,若輕忽疏於回診,全身多個重要器官,腦、心、肝、腎恐遭殃!研究指出,乾癬屬全身性發炎疾病,高達4成患者只重皮膚病灶,3成患者就醫後自行停藥,這兩大NG觀念,恐讓乾癬患者埋下全身器官35種共病未爆彈。

任教大學的王教授,10年前身體感到輕微搔癢,出現銀白色的皮屑,就醫看診後確診為乾癬,那時症狀較輕微且不影響日常生活,便輕忽沒有規律回診。不料即將退休前夕,教授面臨工作與家庭的龐大壓力,病況直轉直下,在短短一年內,不僅關節嚴重退化,手指關節扭曲變形,須以拐杖、輪椅代步,連帶血糖、血壓、血脂都超標,除併發乾癬性關節炎外,還被警告有心血管阻塞的危機。

(圖片提供:醫師)

臺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理事長蔡呈芳教授指出,乾癬屬於全身性慢性發炎疾病,不但有外顯的皮膚症狀,連頭皮、指甲都可能有乾癬,更面臨從頭到腳至少35種疾病共病風險。

蔡呈芳指出,最常見的共病影響就是乾癬性關節炎,約3成患者合併有乾癬性關節炎,特別在頭皮、指甲與皮膚皺褶處有皮膚乾癬的患者罹病風險更高,且大多數的患者出現指甲變形的問題,若乾癬病人如果發現自己的指甲出現凹陷、變形、甲床分離,搭配關節疼痛,像是下背疼痛、香腸指、足底筋膜炎,需要懷疑是乾癬性關節炎。

(圖片提供:醫師)

蔡呈芳指出,乾癬患者的全身性發炎易造成粥狀動脈硬化惡化,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研究顯示,乾癬患者的心臟病罹病率,較一般人高出1.3倍,若不積極治療,在共病的交互影響下,讓乾癬的免疫問題成體內的未爆彈。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乾癬是無法痊癒的疾病,採取正確的治療方式後,方能抑制疾病持續惡化。傳統治療以類固醇及口服藥物為主,但目前健保已給付生物製劑,相較於傳統治療可以直接抑制發炎反應效果更精準。

(圖片提供:醫師)

黃毓惠指出,根據患病面積將病情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三個等級。輕度是指病灶範圍小於全身面積 3%,中度是指病灶範圍占全身面積的3~10%,而重度則是病灶範圍大於全身面積的 10%。以治療的原則來說,中度以及嚴重型的乾癬患者,一開始會提供照光以及口服藥治療,若患者已經合併乾癬性關節炎,這些治療僅能控制關節的疼痛,對於關節的破壞本身並無任何幫助。

黃毓惠說明,生物製劑能標的免疫系統的特定環節以達到治療目的,能改善皮膚症狀,也可預防共病的發生,有助延緩關節破壞,減少關節變形的機率,對肝腎負擔也較小。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Kairos 風向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