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青、發燒!8年級正妹罹血癌 「不忍爸爸傷心」打敗癌細胞

有一種等待是煎熬是未知的,23歲這年黃珮瑜開始與死神搏鬥!2017 年 1 月,黃珮瑜因為四肢莫名出現瘀青、貧血、容易疲勞等原因到醫院檢查,卻被醫師告知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時就像是走進隧道之中,陷入困境、眼前茫茫一片黑暗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看見光什麼時候才會到盡頭,「媽媽因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逝,確認自己也罹患血癌後,走出診間的還是忍不住大哭,嚇到昏厥。」黃珮瑜說。

對未來感到惴惴不安,父親的愛與鼓勵下緩解了焦慮。爸爸柔聲喊話「我會不計一切代價治好妳,不會再讓血癌把他最愛的家人帶走。」黃珮瑜含淚剪去一頭長髮,展開近半年的化療,療程結束恢復良好,但在三個月後癌細胞復發。

黃珮瑜(左)迎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回報父親無條件的付出。(圖片提供:黃珮瑜)

撐過治療副作用,由於國內外骨髓捐贈資料庫配對不到適合捐贈者,當癌細胞捲土重來時,主治醫師建議找親屬進行配對,確定父親及姐姐適合捐贈。爸爸義無反顧要求捐贈骨髓時,黃珮瑜又氣又感動:「爸爸年紀大又生過一場大病,大家都擔心爸爸會撐不住,但最後還是沒人拗得過他的堅持。」

接受父親骨髓移植後,黃珮瑜以為就此痊癒,但噩夢重演,在第二次復發的時,黃珮瑜擔心即將離開人世,甚至跟爸爸、姐姐討論告別式要怎麼舉辦。黃珮瑜紅了眼眶:「我知道爸爸聽了這些話有多傷心。因為他跟我一樣,都是咬著牙、抿著嘴,苦撐著與病魔拉鋸。他不只要面對捐贈骨髓的不適,當我出現治療副作用時也要忍受我的遷怒,甚至也處隨時會失去我的恐懼中。」為了不讓父親及家人傷心,黃珮瑜選擇再次迎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回報父親無條件的付出。

由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屬於頑固型,黃珮瑜採納醫師建議,以標靶藥物合併化療藥物進 行治療。在新藥助攻下,黃珮瑜進行四次治療即達到完全緩解,治療副作用也大幅減少;完成第二次的骨髓移植後,終於治癒,已有一年沒有復發跡象。

民眾若出現臉色蒼白疲倦、不明原因發燒、瘀青出血、骨頭疼痛「四」大症狀,務必就醫。(圖片提供:醫師)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高致命性、低存活率,且最難以治療的癌症之一,罹病的名人如藝人高淩風、郭台銘親弟郭台成與畫家幾米等。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疾病工作組召集人田蕙芬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好發族群為65歲以上長者,隨著我國人口老化,每年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新增病例逐年上升,從10年前約500例,近年提高至超過800例。

田蕙芬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會製造大量不正常血球,造成骨髓膨脹、骨骼疼痛症狀;因紅血球低下導致臉色蒼白、疲倦;白血球無法維持正常免疫反應,易莫名發燒;血小板無法發揮凝血功能,導致不明原因瘀青與出血。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會製造大量不正常血球。(圖片提供:醫師)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症狀易與感冒及老化混淆,容易被忽略,許多病患錯失黃金治療期,就診時往往已有生命危險。田蕙芬呼籲,民眾若出現臉色蒼白疲倦、不明原因發燒、瘀青出血、骨頭疼痛「四」大症狀,務必就醫進行血液及骨髓「兩」種重點檢測,盡速至血液科就醫。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疾病工作組召集人侯信安醫師表示,在2017年以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療以化學治療和幹細胞移植為主,但年長者容易因身體機能較差或合併其他共病,無法接受標準化療,或因為無法承受副作用而中斷治療。年輕病患雖有7至8成在治療後,癌細胞比例下降至5%,但仍有5成復發機率

侯信安表示,過去患者面臨「反覆復發」、「疾病控制困難」、「治療副作用」的情況常萌生放棄念頭,近來多款創新標靶藥物在台上市,已突破治療瓶頸。將標靶合併化療可以增加緩解率,降低復發率,減輕療程副作用;在標靶藥物介入下,不只年長患者整體存活期從不到半年,延長為10至12個月,部分年輕患者的5年存活率,也由4到5成提高至6、7成。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Kairos 風向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