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老師半夜「趴睡昏迷」!竟是主動脈剝離 醫揭這習慣超要命

一名28歲補教業老師,為維持教學好口碑,下班後常熬夜備課到半夜2、3點,某天媽媽深夜起床發現兒子趴在桌上睡著,本想叫他起床回床上睡,但怎麼都叫不醒,發現兒子已經昏迷過去。媽媽先幫兒子急救打119緊急送醫,經診斷為「主動脈剝離」,所幸及早發現才未釀成悲劇。

心臟外科醫師陳沂名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案例,一名28歲的補習班老師平時晚上上課到11點,返家後熬夜備課到深夜,不料陷入昏迷,確診為「甲型主動脈剝離」。他解釋,主動脈剝離主要是血管的牆壁「彈性較差」或「瞬間血壓升高」,將血管內壁給沖破,若整個外壁沖破恐當場死亡。

陳沂名說明,患者內壁破裂血水慢慢滲出,到院時血水已有500cc積在縱膈腔內,造成心包填塞,緊急將他的主動脈從根部換到胸部,約換30公分,才挽回一命。陳沂名推測,患者應是因為長期熬夜備課,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的問題,瞬間血壓高才造成血管破裂。

老師熬夜備課卻陷入昏迷,被診斷為甲型主動脈剝離。(圖片來源:翻攝《醫師好辣》YouTube)

陳沂名提醒民眾,若本身有三高、家族史或吸菸的,建議30歲到35歲定期追蹤檢查,若無上述狀況,仍建議40歲開始定期追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陳沂名列出6種檢查方式:

1.杜卜勒血管分段檢查,可偵測血管彈性及血管硬化程度,觀察血管是否有問題。

2.心臟電腦斷層,屬於較高階檢查,看冠狀動脈是否有阻塞、狹窄。

3.頸動脈超音波,若該條血管出現阻塞,容易導致中風。

4.血管鈣化指數,血管阻塞前通常會先鈣化、硬化、彈性不佳,透過血管鈣化指數可看阻塞機率高低。

5.心臟超音波,主要看心臟有沒有衰竭,或瓣膜是否有問題,有些女生出現二尖瓣脫垂,建議每3年定期追蹤一次,恐有惡化風險。

6.心電圖,為最基本的檢查,只要出現胸悶症狀,就可做心電圖,分為立即性及24小時心電圖,可揪出心律不整。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Kairos 風向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