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兵救國防? 曾獻瑩:總統要重視家庭未來才會有兵

俄烏戰爭持續進行,國內開始關注國軍備戰實力,日前立法院法制局「我國少子化問題與對策之研析」報告指出,少子化衝擊兵源,建議政府適時恢復徵兵制、停辦替代役。國防部長邱國正則指出,「現行並未廢除徵兵制」,且「並不排斥」。賴士葆總顧問曾獻瑩認為,徵兵制讓少子化衝擊被看見,我們需要看重婚姻家庭的政治人物與政策。

立法院法制局「我國少子化問題與對策之研析」報告指出,僅管少子化問題是先進國家普遍現象,但我國2020-2021年連續人口呈「負成長」現象。美國中央情報局2021年全球生育率調查結果指出,台灣生育率全球最低,嚴重影響國家發展所需勞動力、兵源、生產力及學校生源不足等問題。

立院法制局報告指出,現行兵役採「募、徵」併行制度,為因應可能造成國防人力不足或專業不佳之衝擊。立院法制局報告建議,「當志願服役者不能滿足兵額時,回復徵集服常備兵現役」。另外,為確保國防人力素質、兵源及戰力,「停止辦理一部或全部替代役之徵集」。

國防部部長邱國正昨(1)日回應,台灣沒有廢除徵兵制,現行兵役是募徵並用,重點放在募兵制,4個月役期就是徵兵制。邱國正表示,「我的重點就是建軍、備戰,事實上我並不排斥,國防部一直有掌握這種狀況,也在做一個分析、比較」。

賴士葆總顧問曾獻瑩指出,少子化問題其實是婚姻家庭衰落瓦解的結果,國內政治人物甚少著力,除了馬英九政府在2010年前後,曾實施全國性的婚前教育、住宅育兒補助政策,實際將生育率拉高。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數據可知,總生育率從0.9人拉高到1.3人後來維持在1.2人。蔡政府執政後,2016年以降,總生育率從1.2人一路跌到0.98人。

曾獻瑩指出,俄烏戰爭迫使國人思考更長遠的未來,少子化帶來的「徵兵制」衝擊就在眼前。曾獻瑩表示,需要真正重視婚姻家庭的政治人物從中央的層級出發,一面以教育提升國人重視婚姻家庭的意識,一面和有相同信念的政治人物合作,建立提升婚姻家庭健全的政策和制度,才能再更遠的未來,扭轉少子化的趨勢,建立健康、和樂、富足的家庭社會。

(記者陳維諾/綜合報導)

維護生命團體參與聯合國婦女會議遭拒 請願連署募集中

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即將在三月召開,但聯合國已拒絕維護生命團體(以下簡稱pro-life團體,反對促進墮胎為其訴求之一)出席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並且有聲浪呼籲將pro-life團體完全踢出聯合國相關組織。 

維護生命團體家庭和人權中心(Center for Family & human rights,以下簡稱C-Fam)日前發出請願連署,表示他們曾阻止全球墮胎權、以及在聯合國的同性婚姻和家庭的重新定義。現在似乎遭到反即,聯合國拒絕pro-life團體出席三月的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在最近一次的工作會議當中,有力團體呼籲將pro-life團體完全踢出聯合國相關組織。

C-Fam請求請願書的連署,他們總共需要25000份來自全球的連署,目前僅有9253位支持者聯署。這份連署將會提交給聯合國秘書長和婦女地位委員會負責人。

C-Fam表示這個連署相當緊急, 因為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將於三月召開,懇請在請願書上簽名,也邀請您所有的家人和朋友都簽名!

請願書內容:

我們(來自全球的連署人)要求允許pro-life團體參加3 月開始進行的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我們要求聯合國秘書長對 CSW/NGO 進行干預,並堅持讓所有聲音進到婦女地位委員會。

曾獻瑩認為,政府不應剝奪丈夫對於墮胎決定的參與權。(圖片來源:曾獻瑩提供)

對此,立法委員賴士葆總顧問曾獻瑩表示,台灣的衛福部也正在修改與墮胎相關的《優生保健法》,將拿掉配偶同意權的部分,換言之,已婚婦女將不再需要經過配偶的同意,即可墮胎。曾獻瑩呼籲民眾重視這次修法,並且向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或是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表達意見。

曾獻瑩認為,孩子不是「財產」,不是在誰的肚子裡就是誰的,更何況在婚姻中的懷孕不是婦女「個人的事」,是夫妻間親密行為的結果,應該要由2個人一起討論、做出決定。政府本次修法剝奪丈夫對於墮胎決定的參與權,恐造成更嚴重的家庭糾紛。

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表達意見:https://join.gov.tw/policies/detail/374cf7af-6dfb-4219-a9df-edb7f286062f

參與請願連署(僅需留下姓名和e-mail):https://c-fam.org/stop-the-un-from-blocking-pro-life-groups/

(記者郭大衛\綜合報導)

俄烏戰爭影響深 全球糧價恐續漲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昨(24)日表示,俄國對烏克蘭發動攻擊,烏克蘭已有137人喪生,同時他已簽署全國總動員令。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深夜透過影片發表談話說:「誰準備與我們並肩作戰?我沒有看到任何人。」

對此,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台灣,絕不能成為下一個烏克蘭!」,平時絕不能低估戰爭威脅。朱立倫說,幾天前,烏克蘭面對俄軍陳兵邊境,當地民調卻顯示,近八成民眾不認為俄軍會真的攻擊。

朱立倫認為,國家安全絕不能假手他人。他分析烏克蘭即便是聯合國成員國,當前政權也與歐美關係友好;但當俄軍閃電入侵時,真正能在前線守土抵抗的還是烏克蘭軍。

立法委員蔣萬安則表示,俄國突然的軍事行動,更是提醒我們和平的價值,需要我們一起珍視。並提醒政府相關單位,謹慎面對一髮動全身的世界變局。除了稀有金屬,烏克蘭跟俄羅斯是天然氣以及黃小玉的出口大國,雖然現階段台灣的貿易量不高,但是軍事行動以及經濟制裁的影響下,勢必影響全球的供應鏈,也將對台灣造成衝擊,政府不應該只宣示短期不受影響,應預設可能發生的問題,提早因應。

賴士葆總顧問曾獻瑩,提醒政府注意糧價上漲的問題。(圖片來源:曾獻瑩提供)

立法委員賴士葆總顧問曾獻瑩也表示,前陣子的缺蛋危機的主因之一是因為飼料價格大漲,現在俄國和烏克蘭開戰,食品價格必然再往上漲。曾獻瑩特別提醒政府注意弱勢族群在食物和取暖的花費佔收入的比例高,務必關注食品價格上漲對於脆弱的族群和弱勢家庭的影響,並且要有具體的扶助計畫,幫助弱勢對抗寒冬和物價上漲。

台北市議員王鴻薇則表示,從經濟角度來看,俄羅斯與烏克蘭都是提供天然氣、石油的重要地區,加上間接導致通膨以及物價飆漲,對臺灣這種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最為不利,民生與經濟將受到多方衝擊。

(記者郭大衛\綜合報導)

快訊\烏克蘭遭受俄國飛彈攻擊 普丁宣布展開特別軍事行動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丁稍早(台灣時間2022年2月24日10:50),正式發布聲明,將對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目標是對烏克蘭「去軍事化」,但不佔領。

幾分鐘後,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附近出現大爆炸,首都基輔和該國其他地區也發生爆炸。

烏克蘭內政部聲明:「入侵已經開始」。

烏克蘭外長德米特羅在推特上說,普丁「對烏克蘭發動了全面戰爭」,並開始砲擊城市。「這是一場侵略戰爭」,他在推特上寫道。「烏克蘭將自衛並獲勝。世界必須採取行動,阻止普丁。是時候採取行動了—立即行動。」

就在普丁發出聲明的同時,聯合國安理會召開了緊急會議,呼籲普丁不要入侵。

普丁將此次行動描述為對「生死問題」的回應,他說俄羅斯正面臨著北約向東擴張的結果—烏克蘭一直渴望加入北約。

普丁說:「這是我多次談到的紅線。他們已經越過了。」

在一份聲明中,拜登總統將這場衝突的責任完全放在了普丁的肩上。

拜登說,普丁總統選擇了一場有預謀的戰爭,這將帶來災難性的生命損失和人類苦難。

拜登並表示,只有俄羅斯應對這次襲擊將帶來的死亡和破壞負責,美國及其盟國和夥伴將以統一和果斷的方式作出回應。世界將追究俄羅斯的責任。

他補充說,他將在周四向美國人民發表講話,討論美國及其盟國將對俄羅斯施加的「進一步後果」。

(記者郭大衛\綜合外電報導)

在野黨呼籲正視物價 通膨已是全球現象

國民黨昨(23)日召開「高物價低薪資,為青世代發聲!」記者會,針對台灣物價飆漲、失業率高、薪水變低等議題,為青年發聲。蔡政府雖未針對物價提出對策,卻因俄國與烏克蘭情勢發展,同日提出持續維持物資、物價、股匯市穩定等指示。賴士葆總顧問曾獻瑩表示,家庭、青年超有感的物價議題,蔡政府一直不拿出對策,竟因烏俄情勢提到物價,「政府離民眾太遠了!」

柳采葳表示,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已經連續6個月飆破2%,超越通膨警戒線,政府應予以重視。至於年輕人失業、低薪,白喬茵指出,主計總處發布去年失業率3.95%,是七年來新高!林鼎超表示,20至24歲青年失業率高達12.52%,是全體失業率的3.17倍,執政黨宣稱經濟創新高,事實是錢流不進青年口袋。李明璇指出,年輕人低薪情況嚴重,但蔡政府卻聲稱現在是20年來最好的時刻。林家興指出,蔡政府平穩物價不見效果,2020年最低所得組家庭年薪平均35萬,最高所得組家庭一年平均217萬,貧富差距極大。

總統蔡英文在臉書表示,因應烏克蘭情勢對國際及國內能源、糧食、物價及股匯市等短中長期影響,指示行政部門務必持續關注全球經貿變數,評估及加強整體因應規劃,維持重要物資、物價以及金融市場穩定,務必將可能的影響降到最低。

立委賴士葆總顧問曾獻瑩指出,根據國泰金的國民經濟信心調查,民眾荷包壓力指數已創10年新高,仍不見政府明確有效作為。連民眾黨立委都認為,政府面對全球供應鏈動盪反應被動,導致發生缺蛋及物價上漲等問題,只以「凍漲」及「設平價專區」處理,最後仍扛不住物價上漲,政府實在是反應太慢。

曾獻瑩表示,一般家庭和青年對物價、薪資超有感,比政府還搞得清楚狀況,總統竟要聽取國安會「烏克蘭情勢因應小組」簡報後,才指示物價?曾獻瑩認為,動作已經慢太多了!期待政府好好處理物價通膨議題,通膨已是全球現象,不會只是因為烏俄衝突,而且在處理中應特別注意年輕人及年輕家庭的需要。

(記者陳維諾/綜合報導)

俄國烏克蘭戰雲密布 台人危機感民調出爐

俄國、烏克蘭情勢緊張,台灣民意基金會22日公布民調指出, 二成七的民眾認為中共可能趁機對台動武,但有六成三認為不可能。美國前白宮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也在年初受訪表示,「中國正非常仔細觀察俄烏衝突的發展,考慮是否決定在北京冬奧後入侵台灣」。

關於俄羅斯與烏克蘭開戰的可能性,民調詢問:「就您感覺,俄羅斯可不可能在未來一兩個星期內出兵攻打烏克蘭?」結果發現:4.5%非常可能,17.5%還算可能,42.9%不太可能,8.4%一點也不可能,11.1%沒意見,15.6%不知道。

民調當中也有詢問到:「台灣與中共關係長期緊張,您覺得中共可不可能隨時對台發動戰爭,尤其當俄烏戰爭爆發之後?」結果發現:二成七的民眾基本上認為,在目前情況下,中共可能隨時會出兵攻打台灣,尤其當俄烏戰爭爆發之後,但仍有高達六成三認為不可能。

賴士葆總顧問曾獻瑩呼籲國人面對烏克蘭危機要有憂患意識。(圖片來源/風向新聞攝)

立法委員賴士葆總顧問曾獻瑩指出,關注俄羅斯和烏克蘭新聞要有危機意識,共產黨的思維跟一般資本主義世界思維不同,加上中國看準美國同時處理歐洲和台海危機的困難度,很可能伺機而動,曾獻瑩呼籲大家要有憂患意識。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表示,從政黨認同看,民進黨認同者中,有六成六認為中共在目前情況下不可能隨時會出兵攻打台灣,甚至當俄烏戰爭爆發之後也是如此,只有二成九認為有可能;國民黨認同者也有六成六認為不可能,只有二成七認為可能。藍綠支持者對中共是否會武力犯台開始有共識,這是很罕見的狀況。從各個政黨支持者對此一問題的回應看,整體趨勢頗類似,相當有趣。

游盈隆也表示,從年齡層看,20-54 歲和55 歲以上的人相比,會發現年紀較輕的人危機意識比較強,但整體來說,絕對多數的人是持著老神在在的態度,對中共隨時會武力犯台的說法不以為然。再從教育程度看,教育程度越高,危機意識較強,但整體而言,除了小學及以下教育程度者外,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者中皆有超過六成的人覺得中共不可能隨時武力犯台。

(記者郭大衛/綜合報導)

國中小早自習禁考試 保障學生休息權

教育部禁早自習考試,援引兒童權利公約第31條「締約國承認兒童享有休息及休閒之權利;有從事適合其年齡之遊戲與娛樂活動之權利,以及自由參加文化生活與藝術活動之權利。」教育部長潘文忠昨(21)日受訪時表示,高中職早自習不得進行考試,未來國中國小也會適用。

潘文忠表示,教育部限制學校第一節上課前,不得考試也不得強迫參與,第八節課不得列入成績。教育部國教署,曾舉行線上公聽會,多次邀請相關團體、學生、兒少、家長、教師等團體,以及專家會商,目前有高度共識。

根據新制,全校集會改為一週最多一次,一週可有三次不參加早自習,未參加早自習不能列出缺席,以及禁止早自習考試,新制預計今年8月上路,將有61萬高中職生適用。

潘文忠說明,台灣孩子上課時間長達8、9個小時,學校安排作息和學習應符合108課綱培養自主規劃學習之精神,避免在一早進行太多冗長的例行朝會和考試,希望以此維護孩子的休息權和健康權,藉此培養其自主管理和自主學習能力。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教授兼院長劉宜君認為,「教育部肯定青少年的自制力是好事,但是決策不是只有宣布,也需要評估與配套措施」。劉宜君指出,根據2019年調查研究資料,高中職學生平均每周上網時間25.15小時,其中17.92小時使用手機上網。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8000多位青少年玩家,發現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略高於西方國家。高中生聲稱睡眠時間不足,部分原因是因沉迷網絡。然而,這群網路新世代也可能「珍惜延後上學多出來的時間,建立起時間管理的責任」,因此,需要評估與配套措施。

長期關注兒童權公約的台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秘書長陳怡朱表示,推動兒童權利時,尤須注意不同的兒少意見。從TVBS報導訪談的國二學生可知,學生當然想多睡一點,但同時也主張早自習活動有助於複習所學,這也會是自制力不足學生的需要。陳怡朱指出,倘若美其名「自主學習」,實為放任「沈迷網路」,這反而是忽略兒少健康權和教育權。陳怡朱呼籲,家長不該過度放心教育部理想化的政策,負起家庭責任,「自己的孩子自己救,別人的孩子也要救」,這才是根本之道。

(記者陳維諾/綜合報導)

國民黨內肯定青年參政 但應同時扶持幕僚世代

近日國民黨新人青年加權百分百引起討論,黨中央「青年三箭」讓部分新人青年很有感,「幕僚世代」則憂心遭跳過,或者形成新人內戰局面。民進黨則是新人又是未滿35歲青年,最多加權20%,且排除政二代參選者。立委江啟臣指出,國民黨採取新人加權制度,經驗尚少,需要時間調整,滾動式檢討。

立委江啟臣昨(20)日表示,2018年開始新人加權,鼓勵青年的方向是對的。江啟臣指出,民進黨新人加權制度存在已久,選區只要有新人挑戰,幾乎是一起初選。國民黨是第二次採取新人加權制度,要有自己特色或文化的青年參選辦法,需要時間調整,滾動式檢討。

國民黨前祕書長李乾龍認為,每個制度都會有各種意見,他尊重黨中央決定,但這35歲以下加權比重過高,可能要稍微檢討,強調制度訂定後,隨時廣聽民意做滾動式調整。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21)日回應,「反彈聲音對著我沒關係」,仍會堅定支持青年參政。但對於現任表現好的,黨團推薦的,黨內有優先提名方案。朱立倫也表示,前TVBS主播柳采葳、前高雄市府副發言人白喬茵擔任國民黨發言人,為國民黨增添新力軍。

賴士葆總顧問曾獻瑩指出,一廂情願地認為年齡輕的就會有年輕票是「迷思」。曾獻瑩說,由於長期關注下一代青年健康、婚姻、教育議題,很早就意識到如何影響青年比年紀輕更關鍵。因此,他著重在協助家長陪伴下一代,預防兒少手機成癮問題,研擬友善青年婚育的政策,關注社會住宅議題等,採取系統觀點。曾獻瑩表示,樂見國民黨在重視青年參政的氛圍下,繼續調整影響青年的信念、制度與作法,深化對青年的影響力,但在過程中也不宜下猛藥,調整體質才是重點。

(記者陳維諾/綜合報導)

台灣平均月薪55K? 藍委:僅特定產業領高薪

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110年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為5萬5754元,引發網友熱烈討論。立委曾銘宗今(21)日指出,民國109年各國薪資比較,我國每人每月總薪資遠低於鄰近國家:台灣5萬4千元、香港6萬元、日本8萬1千元、韓國8萬2千元、新加坡11萬元(新台幣),低薪情況相當嚴重。

曾銘宗表示,更嚴重的是,民國109年受雇者每月主要工作經常性收入中,低於3萬元者占30%,月薪不到4萬元者占64%。曾銘宗認為,低薪不但造成不敢結婚、生小孩,更買不起房子,最重要的是人才大量外流,對國家經濟重大衝擊,已經是國安問題。

立委林奕華指出,主計總處的薪資報告中,2021年全體受僱員工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為55,754元,就行業別看,其中海洋水運業14萬7,586元最高、金融服務業12萬2,233元,相對於汽車客運業29,261元、美髮及美容美體業29,888元,如此落差這麼大的數字,為何蔡政府視而不見?

立委李貴敏則是痛批,民進黨政府老拿這些統計玩數字遊戲,無非是配合大內宣歌功頌德,吹噓光鮮政績,麻痺國人認知。甚至洗腦民眾,讓大家誤認為現在經濟前所未有的好,每個人荷包賺得滿滿。

李貴敏認為,目前民生困苦,生活壓力山大;股市節節升高,市井小民痛苦卻與日俱增,許多中小企業因疫情躺平。忠孝東路沿線商店倒了一片,許多商場與辦公空間閒置待租。

李貴敏認為政府迴避問題、掩蓋問題,刻意遮掩社會真相,只會讓問題複雜化,貧富差距日益擴大,頂層財富暴增,底層痛苦加深,所得分配惡化,後續危機更形嚴重!

(產經中心/台北報導)

台北市進入超高齡社會 民團:超前佈署是關鍵

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2025年台灣老年人口達20%,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然而,台北市一月底已實質成為「超高齡直轄市」,是六都中的第一個,每五位市民就有一位年齡超過六十五歲。真愛健康協會秘書長謝龍年指出,從政府到民眾是否具備超前部署的心態,會是台北健康城市的關鍵。

我國老人人口於1993年9月占總人口比率超過7%,進入高齡化社會。更於2018年3月達331萬2,024人,人口比率超過14%,成為高齡社會。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至2025年老人人口將超過總人口20%,稱作超高齡社會。然而,台北市卻在2022年提早進入「超高齡直轄市」。根據一月底人口結構統計,台北市老人人口比率達20.02%,非直轄市的地方縣市,則是嘉義縣達21.18%,成為台灣唯二的「超高齡縣市」。

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指出,面對超高齡化,「全台都還沒準備好」。除了長者照護缺口大,資源不足外,超高齡社會的議題更在於,人數更多的健康、亞健康高齡者缺乏對自身健康的自我覺察。張淑卿說,目前台灣社會氛圍及政策,「都還處於老人等於長照,這是錯誤思維。」不僅長照,經濟弱勢、獨居老人等家庭問題,都該當成重要社會議題看待。

真愛健康協會秘書長謝龍年表示,超前部署、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很重要,健康、亞健康長者正是協會服務對象之一。謝龍年指出,與社區據點合作時發現,政府在超前部署方面還是太慢。例如,據點提供長者服務有助預防失智、失能,係屬預防端的角色。但政府最近傾向結合失智失能者服務據點與長者服務據點,未考量據點人力無法同時服務兩個不同族群,空間資源也受到排擠。謝龍年說,顯見政府缺乏對健康、亞健康高齡長者的整體規畫,「需要提高政府到民眾超前部署的意識,就像防疫一樣」。

賴士葆總顧問曾獻瑩指出,為長者開設手機課程,使「長輩們能使用科技與人連結,也是受裝備持續貢獻社會,甚至進一步圓夢」。曾獻瑩認為,家庭進入空巢期後面對婚姻關係、職場改變、健康議題等,充分運用政府的家庭教育資源,幫助每個人成功老化,現在就該超前部署,「家庭健康、和樂、富足不是口號,採取行動,就能看到」。

(記者陳維諾/綜合報導)

教育部改外公外婆稱謂 禮儀師:訃聞怎麼寫?

近日因立委王婉諭肯定外公外婆不用再有內外之分,都是祖父祖母,引發民眾熱議,不僅網路民調一面倒反對,賴士葆總顧問曾獻瑩於臉書貼文抨擊「政客亂用歧視上癮了?!」意外釣出禮儀師回應,指出倫理紊亂、國家喪失綱常更有問題。

立委王婉諭上週引發議論後,認為反對意見誤解其意,強調外公外婆沒有消失,並特別感謝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留言,讚其內容是「實用又完整的說明」。昨(16)日,王婉諭再次貼文強調「外公外婆沒有不見」,只是加註說明「今亦稱祖父母」,沒有真的「消失」。

針對「外公外婆涉及歧視」爭議,王婉諭引用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的解釋,認為「『內外之分』是傳統家庭中形成男尊女卑、性別歧視的根本原因」,並舉例「娶進來」、「嫁出去」、「內外孫」等,皆涉及「地位及親疏之分」,說明「外公外婆會和性別平等有關,甚至涉及歧視」。

日前曾獻瑩已表示不認同「外公外婆」是歧視的說法,認為「歧視」被濫用了,貼文一出,更有禮儀師網友留言:喪禮服務乙級考試是禮儀師必要條件之一,考試內容用字要參考教育部字典。現在外公、外婆沒了,外孫也沒了,沒有內外了,「請問我訃聞怎麼寫?」「家奠組別要怎麼分?」「前後排序要怎麼辦?都亂了,倫理沒有了內外,難怪這國家失去了綱常」。

曾獻瑩指出,由於臉書粉專多是重視家庭價值的支持者,因此,這位禮儀師探討「內外之分」的留言很有意義。曾獻瑩進一步分析,當某些人特別強調外公外婆「真的」沒有消失,真正消失的其實是「內外之分」、「地位親疏之分」,也就是更為重要支撐人倫綱常的界線。每當政府「更改定義」、「強調沒變」,結果,男女性別界線、適齡學習界線、婚姻性忠貞界線都不見了。至於我國的人倫綱常界線,是否會如這位禮儀師所言的消失?曾獻瑩表示,這就是為什麼要推動家庭主流化運動,從政治、教育領域著手保護家庭價值,「希望我們的社會不僅不會走到那天,還能更健康、和樂、富足」。

(記者陳維諾/台北報導)

外食當道,順暢卡關遽增,營養師推薦「這個」保暢通!

因著疫情不斷,不少上班族開始在家工作。由於減少出外走動,很多人開始養成在家飲食的習慣,也有很多人使用外送平台,但這樣可能導致攝取飲食不均衡的問題。消化排便不順,成為越來越多上班族說不出口的痛,在體內日積月累的排泄物,更是高壓環境中的「內在」壓力。

資深營養師劉立涵表示:「體內益菌多寡,是維持良好消化機能的關鍵因素。」人體內的益菌在嬰兒時期達到最高峰約90%,之後一路下滑,中年降至30%,老年族甚至不到10%,不少人有服用益生菌的習慣。劉立涵提醒:「挑選專利認證的益生菌,再搭配酵素與膳食纖維一起使用,效果更好。」

研究發現,「克菲爾菌」是目前市面上具有專利認證的熱門益生菌種,具有百年研究歷史,源自高加索山區長壽村,以天然牛乳或羊乳接種克菲爾菌製作而成。「多項科學證實,克菲爾粒與乳酸菌、酵母菌及數種菌株共生發酵,能有效改變菌叢生態、維持消化道機能,調整體質。」

現代人注重效率。複合式all in one的攝取方式成為保健市場的新主流。最近有一款集合「益生菌+綜合酵素+膳食纖維+專利葡克醣」於一包,可以幫助身體將脂肪、澱粉、纖維、蛋白質、乳糖等五大食物消化排空,並因嚴選具身分證的專利AB克菲爾菌,以多隻菌種共生發酵,加上豐富的後生元(postbiotics),也就是微生物在發酵過程中產生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更有助於維持消化道機能,幫助使用者排便順暢,享有前所未有的暢快潔淨!

挑選益生菌時,也要注意好的包裝技術,如SYNTEK® MatriCoat革命性單層包埋技術能降低好菌壓力、加倍活性、提升存活率與穩定度,讓袋內益生菌達到最佳化。除了選擇高效的保健品,均衡飲食、適度運動仍是保持腸道健康的王道。(記者張詠幗 / 台北報導)

取消早自習 家長痛苦的是複雜困難的升學壓力

高中「早自習」將於九月取消,教育部同時規定國中、高中不能用早自習及第8節輔導課考試。

對此,賴士葆總顧問曾獻瑩表示,關鍵問題在於複雜困難的升學壓力。曾獻瑩認為,從早年的聯考,改成基測、學測、指考、國中會考、免試入學、特色招生…,許多家長搞不懂這些制度,被弄的昏頭轉向無所適從,也可能增加孩子的壓力。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彭淑燕則表示,教育部「早自習讓學生自由參與」,是各方討論的共識。不過其中國、高中不能在早自習及第8節考試這件事,她憂慮,學生的學習不夠紮實,還有老師找不到時間來評量學生程度。

曾獻瑩也認為,限制早自習及第八節,或許會讓孩子輕鬆一些,但若根源沒解決,過一陣子之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大家自然會想出對應的方法,恐怕還是回到原點。

曾獻瑩表示,老師要在早自習考試、安排第八節考試,是因為考試越來越難,升學制度也是越來越複雜。一堆孩子放學後去補習班,補到9點、10點才回家,家長辛苦工作還要付補習班費用,那,是因為大家都只有一個念頭:拼了。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監事王瀚陽指出,當初民眾提案國高中9時30分到校上課,後來經各方討論都接受高中生第一節課開始前到校就可。也有部分縣市的高中已經每周讓學生有2、3次第一節課前到校。

曾獻瑩也呼籲要政府要重視更嚴重的,兒少手機成癮問題。曾獻瑩表示,多少年輕孩子的時間是花在3C上,造成晚睡、上課不專心,手機成癮的問題已經是全國孩子的問題。

曾獻瑩表示,過去推動預防兒少手機成癮,接觸了3200位家長,許多家長痛苦的不是早自習,而是複雜的升學制度還有孩子沈迷於手機電玩,教育部更應該重視、幫助家長解決兒少手機成癮的問題。

(記者郭大衛/綜合報導)

稱外公外婆涉「歧視」? 曾獻瑩:歧視被濫用到成癮了

日前立委王婉諭於臉書表示曾「指出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有性別歧視的問題」,「質詢時要求教育部改善,部長也承諾會請專業的團隊做合適調整。」其中肯定「教育部的辭典中主動向孩子們說明了,不論是爸爸的爸媽,還是媽媽的爸媽,如今都可以不用再有內外之分,都是阿公阿嬤、祖父祖母了!」結果引發民眾熱議。

前國民黨立委蔡正元就質疑「外公外婆」是性別歧視?嘲諷教育部「從立委如流」,媒體更引申「外公外婆」從此沒有了。今(15)日,更分享葉鴻偉導演在臉書無奈的貼文,諷刺難道《外婆的澎湖灣》也涉歧視?

國教院今(15)日回應,僅調整辭典名詞,反映現在使用情形,未更改原來定義,教科書亦不受影響。教育部長潘文忠強調,該調整是在外祖父外祖母的解釋中保留原來釋義,新增「今亦稱祖父母」,使大家了解過往,同時加上性別平權角度,後續「外孫、外孫女」也會調整。

入口網站《YAHOO》今(15)日起至19日舉行網路投票,問題為「你是否同意教育部國語辭典將外公外婆改為祖父祖母?」,截至15日晚間8點,結果顯示一面倒反對更改。

曾經推動過愛家公投,現兼任賴士葆服務處總顧問曾獻瑩表示,不認為「外公外婆」是歧視,教育部改外公外婆為祖父祖母實為不務正業,「歧視」一詞被政客所濫用了。曾獻瑩指出,過去關心家庭和教育議題時發現,「歧視」被用來修改許多法律、教科書等,未必對人民有益,有的甚至危害兒少,例如過去教科書的爭議曾讓許多家長為了陳情而疲於奔命,甚至還為此發動公民投票。現在剛過完農曆年節,重視家人團聚的民眾看到「歧視」又用來檢討「外公外婆」,什麼都扯上性別歧視,質疑是吃飽太閒沒事幹,甚至濫用歧視到成癮的地步了。
(記者陳維諾/綜合報導)

寡母獨子的曾獻瑩做對這件事,婆媳關係融洽又和樂!

請點擊收聽精彩訪談內容(佳音電台專訪):

 

每逢農曆年期間,除了腰圍增生的困擾,還有一個更難解決的就是婆媳問題隱隱浮現。甚至不少媳婦一想到要和婆婆還有婆家親人長時間相處,就想扶額:飲食習慣、祭祀文化,小孩的教養方式,以及婆家親友突然扔過來的各種尷尬問題,令作媳婦的從頭痛到胃,也令作先生的深感受苦受難。

有人笑說,鈔票拿出來就可以安「太歲母后」跟安「太座大人」;但,金錢或許能夠換來一時的安靜,真能解決長期暗流的各種問題嗎?就能讓婆媳關係真的和睦相處、變好嗎?針對千古難題之一的「婆媳問題」,身為寡母獨子、上有姊姊下有妹妹,曾獻瑩提出了令人驚奇的解決之道。

曾獻瑩是愛傳協會秘書長,長期推動家庭主流化以及愛之語教育,4歲喪父的他一路苦讀考上台大,畢業後就進入台積電工作,還得過優秀工程師獎。既是寡母的心上驕兒,也是故鄉第一個考上台大的家族之光。想當然爾,作這家人的媳婦不是簡單的事。

然而,曾獻瑩想出妙招,讓太太跟媽媽、姊妹都處得非常好,他是怎麼作到的?日前,佳音電台訪問了曾獻瑩,公開了他讓母親與妻子相處融洽的密技,祝福作丈夫和妻子的,不論在婆家或娘家,都能過個幸福開心的農曆年。
報導文末,可以收聽精彩廣播節目訪談內容

問:婆媳問題很不容易,但又確實有解決之道,您是家中獨子,媽媽又是早年喪夫的寡母,您怎麼處理婆媳關係呢?

曾:我在婚前跟當時還是女友的太太,一起去上了台北真理堂10堂的「迦拿婚姻」課程,因為上了課才能申請教會婚禮場地。課程中有一堂,就是專門探討婆媳關係。裡面有一句八字箴言,我永遠記得「直線溝通,交叉關懷」。

直線的意思是:誰的原生家庭、誰的原生長輩,就由誰去溝通;但若有什麼好事,例如送禮或關懷,就由另一方去做。我聽了就覺得:哇,這好特別,也很有道理!

老實說,這個原則也是由前人許多的婚姻血淚故事中淬煉出的精華,是非常珍貴的智慧。要實踐也必須練習,譬如說,要搞定「我的」媽媽,是誰要搞定?一定是我來搞定;又譬如,拿禮物回「我的」家,是由誰來送禮?一定是由我太太來送給我媽媽。

問:如果有與媽媽意見不合的地方,要由誰溝通?如何溝通?

曾:當自己的家庭與原生家庭發生意見不同,或是有需要溝通的事情的時候,不能推給對方處理,反而要鼓起勇氣自己來面對,而且描述的方式是「所以,我覺得」、「所以,我認為」,讓父母清楚:這個決定拍板定案的人,是我的兒子。千萬不要由自己出來溝通但講的卻是「所以,她覺得」、「她說」,這樣就會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了,而且可能還會造成更多的誤會。

因為事實上,無論如何,長輩對於自己的親生子女的寬容度一定大於孩子的另一半,關係的恢復也比較快速,更重要的是不會記恨,事情過了就過了。然而如果是婆婆跟媳婦的衝突,產生的傷害就會很難處理,也不容易隨時間淡化。

婆媳之間的關係,先生要負大半的責任。婚姻當中一定有很多重大決定,關於孩子的、金錢的、工作的、住哪裏等等,媽媽都會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時候也會出現猜疑口氣:「這是不是你太太出的主意?」這時候先生的回答一定要聰明有智慧:「我們有討論過,但最後是我做的決定,這是我的主意。」

問:有些先生夾在婆媳中間,真的很為難。尤其媽媽年紀大,也會擔心老人家生氣傷身,這時候要怎麼取捨?

曾:倘若先生因為被夾在婆媳中間感到難為,索性把責任一推:「是太太說的」……那往後的日子恐怕只會更加困難喔!因此,只要會造成婆媳關係緊張的事,做先生的一定要自己去扛起來,另一方面,如果是太太家的事,太太也必須勇敢面對,而且要幫先生說好話,時不時美言幾句,這樣家庭才會幸福,不是都由先生承擔。

以我和我教會弟兄的經驗來說,這麼做確實會經歷一段跟媽媽的緊張時刻,但真的是過了就好了,不用擔心,因為這些緊張都只是暫時的,通常媽媽對兒子是不會計較的,再怎麼樣還是自己的兒子,還是疼愛。

問:現在孩子少,現在的家庭常會出現到底要不要跟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的問題,您怎麼看?

曾:聖經有一段話是這麼寫的:「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意思是,當兩個人結婚之後成立一個家庭,就是獨立的家庭,獨立的單位了。跟原來的原生家庭可以關係好,可是獨立的家庭必須獨立的運作、獨立的決定、獨立的自給自足等等。

這個教導給我們家很不一樣的認知,讓我開始思考,成家之後的思維,不應該再靠原來家庭的支援,很多決定必須由自己做。因此,我們也學會設立防火牆

所謂的防火牆是指,當原生家庭會給我們一些指導的時候,要先用第一個「直線溝通,交叉關懷」原則來應對,並設立界線,保護自己家庭能獨立運作的能力。

因此對於能否同住的問題,我們教會誠心的建議是,如果經濟和各方面條件允許的話,新婚第一年、第二年能和原生家庭分開住會更好。因為光夫妻間住在一起的狀況都必須花時間心力適應,此時再加上與公公婆婆的相處問題話,問題會更多、壓力會更大。以上的建議不是絕對的,也不要當成不能變準則,因為各家庭的狀況不同,但若可以的話,這樣做會讓彼此的關係更好維護,也比較單純。

我們也常常聽見新婚夫妻與公婆同住一個屋簷下,當夫妻吵架時,公婆可能會公開或私下地責備媳婦:「她怎麼這樣對我兒子?我自己都沒對兒子這樣講過話耶?!」夫妻間原本正常的磨合,卻因旁人介入變得一團糟、火上加油,如果又這麼一來一往,那就不得了了,傷害性很大。

問:分開住後,要怎麼與原生家庭維持關係呢?

曾:這邊要特別注意,聖經裡面提到的是獨立,並非分離。對此,先生是一個重要的角色,我認為就算分開住,還是要定期關心父母,尤其不要讓媽媽心中產生「失去兒子」的失落感。所以我每天設鬧鐘打電話回家跟媽媽聊天,只要鬧鐘響了,無論手上正在做什麼事情,就是暫停下來,打通電話回家請安。

有時候有話說,有時候沒什麼事,其實花3、5分鐘就好了,媽媽也會很開心。長輩退休了,其實每天如此3、5分鐘的聯絡,對他們來說很珍貴,像我媽媽就會等我電話。

結婚之後不是讓爸媽覺得失去了一個兒子或一個女兒,而是感覺這個孩子更懂事了,而且更孝順了。偶爾來個「助攻」,跟媽媽說:「今天好忙,但老婆叮嚀我一定要打回來問您安,不要讓您等。」所以說,這個愛的行動,感覺是你在照顧媽媽,其實更是拐到另一面去維護婆媳之間的關係。

同樣道理,女兒也是一樣,可以因此讓自己的爸媽更欣賞女婿。

問:剛結婚是婆媳的第一個衝突點,下一個衝突點通常就是孩子的教養了,您對此有什麼解方?

曾:我的孩子在周歲的時候,針對包尿布這件事,跟媽媽有些意見不同。媽媽覺得孩子夠大可以戒尿布了,但我們發現孩子還不懂得上廁所,反而造成孩子的緊張,以及父母要花更多時間收拾。「我就是這樣養你們長大的呀!」當媽媽此話一出,當兒子的該怎麼回應呢?

後來我跟我太太討論後覺得,孩子成長的時間不同,總有一天會戒尿布,什麼時間戒並不那麼重要。後來我們做了等待孩子的決定,那是誰跟我媽媽說呢?當然是我。要說這決定是誰做的呢?當然也是我。

我媽當下還是反對的,但在我的堅持之下,她最後用台語撂下一句:「好啦,你們要怎麼做,你家的事情,你們自己去決定!」但我終究是她兒子,她不會真的生我的氣。我的孩子也的確再一段時間之後,等時機到了,三天內就戒掉尿布,會找廁所了。

經過這些事情之後,我就發現,原本會爆發的衝突點卻因為有了直線溝通、交叉關懷,以及設立防火牆等原則,變得安全和緩許多,這些前人的血淚集結的智慧,真的很有用。

問:誠實是美德,為了彼此溝通順暢,要盡量將太太的反應傳遞給媽媽、將媽媽的話傳遞給太太知道?

曾:千萬不要。有時候老人家就是唸一唸,其實沒有什麼認真的意思,但若你還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跟太太說掏心掏肺的說:「今天媽媽說……」這不會是在幫忙溝通,而是在阻擋溝通。我們因為跟太太或先生角色不同的關係,聽進去的感受不同、在意的點也會不一樣,誤會容易就此產生。

就算有事情必須跟太太或先生溝通,也不要把爸爸或媽媽的名號抬出來,而是要說話婉轉,不指名道姓,把議題具體拉回夫妻或者母子之間,不牽涉第三人。而這也是防火牆的另一種運用方式,婆婆的牢騷和太太的委屈,請到先生就停止,千萬不要互相傳話,或者述說對方的受傷或委屈。

問:還有一種延伸性的婆媳議題是,覺得對方花太多時間或金錢在關心對方自己的父母。

曾:這真的也是一個家庭會遇到的問題,「上次你給你媽六千塊,這次也給你媽六千塊,那我媽呢?」、「上次在你家,這次為什麼不能就在我家?」、「我們都找你爸去吃飯,多久沒有找我媽去吃飯了?」類似爭競的對話內容,一般的家庭並不陌生吧。

我常常跟我太太提到聖經上的一段話「孝敬父母,是家庭蒙福的管道」,倘若夫妻雙方都有這樣的信念基礎,彼此有個默契,知道不管是太太孝敬自己的爸媽,還是先生去孝敬自己的爸媽,對我們這個獨立的家都是好的,會因此蒙受上帝的祝福,也較不容易產生計較的心態,明白真理後,反而會因為可以蒙福而支持/幫助對方去孝敬父母。

父母不是累贅,是上帝要用來祝福我們的管道,那我們要不要得福?當然要啊!我在孝敬自己媽媽的時候,我太太知道這是在累積自己家庭的福分,共同蒙福。另一方面,我也會很支持太太去孝敬和體貼她的父母。夫妻彼此的心,會因此變得有空間和彈性,願意為對方調整,並給予有力的幫補和協助。

之前有一陣子,我太太的父母身體有些狀況,需要過夜照顧,我就跟她說:「孩子我來帶沒關係,妳就放心地回娘家吧!」那時候她的壓力已經很大了,聽見我這麼說,會感到被支持而安心。那麼,當下一次我有需要的時候,我太太也會大方支持,就換我心得安慰了。因此,有共同的蒙福信念真的很重要,夫妻感情好,父母得安慰,孩子看在眼裡也能學習孝敬之道。像我每晚打電話給媽媽的時候,孩子都在看。我跟他們說:「之後也要這樣記得打電話回來喔!」

問:有些時候我們覺得是在對父母好,或者父母覺得是在對自己好,但反而傳遞不到、產生失落,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曾:這就是我正在推行的「愛之語」可以解決的問題了。人們能接收愛、感覺被愛的方式其實不大相同,也就是人們的「愛之語」不同,學者將愛之語分為五類,簡化版為:陪伴、稱讚、服務、禮物、擁抱。例如,有些人被擁抱的時候可以獲得滿滿的力量,但有些人不是很喜歡被抱、或者肢體接觸,反而是在被肯定和稱讚的時候,能感受到被愛和被重視的力量。

我太太覺得我什麼時候最愛她?就是我拿吸塵器主動吸地板的時候。因為她很重視地板的清潔,當我為她的喜好服務的時候,她就會說:「每當這個時候,我就覺得你好愛我喔!」所以知道彼此愛的語言,就不會力氣花錯地方、投資錯誤,而且愛的存款可以提升的很快速。

很多先生並不知道太太的愛之語,這很可惜,而且會造成許多「我明明就對妳很好,為什麼妳沒感覺?」的沮喪,因為先生並非做在太太覺得被愛的事情上面,情意無法有效傳達。我早年就是受害者。

我剛結婚的時候,我太太常跟我抱怨:「你都不跟我講話!」我想,我哪裏不跟妳講話?我們每天都在講話啊?後來我才慢慢學到,太太所謂可以建立親密關係的「講話」,指的不是資訊的交換或事務性的內容,而是「分享對事情的看法,以及自己對事物的感覺」,這樣的分享確實不是一般男生所習慣的,但我們就是慢慢練習。如果能夠每天花上10、20分鐘,在睡前一段時間跟太太分享、彼此關懷,問一句「妳今天好嗎?」,其實對太太來講是足夠的。當太太覺得被先生的愛充滿了,就更有能力去愛公公婆婆。

對媽媽也要存款。我自己以前不懂得跟媽媽道愛,但有一天我決定要改變,就擁抱了媽媽,並跟她說我愛妳。她嚇了一跳,說:「好啦好啦,你不要這樣!」但我看得出來她很開心,所以之後我就常常擁抱她,她也越來越習慣和滿足於我的愛的表達。

愛之語能累積愛的存款,平時要避免提款,然而當家人之間有豐厚的愛的存款時,就算偶有關係緊張的時候,愛的存款被提領了一些些,也不會有太劇烈的影響。反之,如果平時就沒有什麼愛的存款,關係一旦發生摩擦,可能就會有透支和破產的危險。無論金錢或關係的破產,都很辛苦、令人難以承受。

因此愛之語的存款相當重要,它也是婆媳關係重要的樞紐。先生不僅要懂得媽媽的愛之語是什麼,也要知道太太的愛之語,才能平時常常兩邊存款、甚或替對方存款。

過年過節的禮物也很重要,特別是退休的長輩對金錢比較需要安全感,包個紅包是好的。這無關他們的錢夠不夠、或是有沒有退休金的問題,而是讓他們知道「孩子還關心我」、「有把我放在心上」,因此我和我太太在過年、母親節等,都會包紅包給我媽媽,金額不是重點,心意才是。

還有一種愛之語是我們自己加上去的:禱告通常太太和婆婆的溝通比較是事務性質的,但如果可以創造一個禱告的平台,彼此在心靈上祝福對方,哪怕只是30秒或1分鐘,藉著上帝的大能,婆媳的心就能在靈裡深處連接起來,彼此疼惜。

例如,我有一個教會的弟兄,他讓媽媽和太太一起上我們小組的課程,一起參加家庭小組等,讓第三者來創建一個共處共學的平台。過程中,媳婦和婆婆不知不覺產生了共同的語言和信念,他的太太很訝異自己竟然可以跟婆婆有這麼深的交集。

交叉關懷也適用於禱告上。當我們去看媽媽、準備要回家時,我都會請媽媽來為我們禱告,媽媽也會因此覺得被尊榮。聰明的先生會懂得創造連結,讓媽媽有機會為太太禱告、也讓太太有機會為媽媽禱告,分享情況,彼此祝福。

這六種愛的語言要針對存款對象交叉使用、靈活運用,這幾年我也學到「愛的表達要及時」,當我們常常做出愛的表達時,家裡的氛圍就會不一樣,會溫暖很多。一旦彼此愛的存款足夠,就家和萬事興了!(張詠幗 / 整理報導)

收聽精彩訪談內容(佳音電台專訪):

把愛串起來! 新竹兒少關懷家長協會力推「喚醒家長、伴兒成長」

把愛找回來、用愛串起來!新竹市兒少關懷家長協會15日舉辦會員大會,重新喚醒大家關心彼此。過去一年,他們完成第一次線上課程「從全球疫情落實家庭自救和救人」的講座、成立志工隊,就是要將愛串起來。邀請陳尚仁教授為大家解析「大麻的真相」,提醒家長也須了解美化大麻的資訊。

名譽理事長詹美芳表示,去年新竹市兒少關懷家長協會克服困難,努力完成第一次線上課程「從全球疫情落實家庭自救和救人」的講座,並於11月1日成立CYCP (Children/Youth Care /Parents)志工隊,透過志工隊才能有效運用社會人力資源,擴大對民眾志願服務之層面,提供長者、兒童青少年、婦女及社區安全維護。

CYCP (Children/Youth Care /Parents)志工隊的成立便是為了讓熱心服務的民眾,推展善良風俗觀念,落實關心家庭的實際行動。(照片提供/新竹市兒少關懷家長協會)

協會會員齊聚一堂共商會務工作,同時邀請陳尚仁教授為大家解惑「大麻的真相」,讓大家關注藝人的同時也記得反思「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迷思仍持續影響年輕世代,然而碰毒便會對生命造成危害,甚或導致家庭破碎,我們不得不多一絲警覺。

陳尚仁教授(圖左)提醒家長,「大麻」為近期被美化的毒品,網路上美化的資訊較客觀的陳述多更多,提醒家長們關注,避免孩子對大麻失去戒心。(照片提供/新竹市兒少關懷家長協會)

陳教授指出大麻可以說是目前最受到美化的毒品,以致於台灣社會現在存在一股美化大麻的風潮。若在網路上搜尋,美化大麻的資訊比客觀陳述來得更多。陳教授也提醒家長,兒童及青少年極可能受到網路上美化大麻的影響,進而對大麻失去戒心,逐漸支持大麻。

美化大麻的理由有三:(一)和酒、香菸一樣,傷害和成癮性低。(二)可作藥品,治療某些疾病,並控制疼痛。(三)大麻若除罪化,可以減少警察和司法的成本。以上理由,皆為似是而非。正確的觀念乃為:第一、大麻對青少年的成癮性較香菸和酒還高,許多人已成癮卻不承認。第二、目前巿面上有許多經食藥署核可的止痛藥是安全性高,且不易成癮,如普拿疼;以大麻控制疼痛不足成為理由。第三、大麻除罪化可減少警察及司法成本,此訴求是在西方已無法有效控制大麻的國家才說得通。

倘若在台灣開放大麻,將違害民眾身體、心理健康,並妨礙人生發展。我們應該全力防堵似是而非的大麻資訊,並傳遞正確的防毒觀念,以保護我們的下一代。《大麻的真相》的作者是弗里醫師(Dr. Aery),他曾代表美國醫學倫理學會撰寫兩篇詳盡聲明,從醫學角度反對大麻合法化。此書可助我們更認識大麻的爭議,我們才能用正確的知識破除毒的美麗謊言。

詹美芳名譽理事長感謝今日與會貴賓蒞臨指導,包含:洪博彥會長、周少媛顧問、鄭宏輝行政院顧問、陳啟源議員、陳治雄議員、林耕仁議員、黃世禮會長、劉康彥議員、吳青山議員、李國璋議員、張祖琰議員、千騰興業有限公司共襄盛舉,並關心大麻議題,詹美芳隨後也贈《大麻的真相》ㄧ書給每位與會人士,呼籲民代與家長能同心關注大麻並守護下一代。

名譽理事長詹美芳和新任理事長鄭國隆致贈《大麻的真相》一書予張祖琰議員(圖中)。(照片提供/新竹市兒少關懷家長協會)
詹美芳呼籲民代與家長關注大麻議題,一起守護下一代。(照片提供/新竹市兒少關懷家長協會)

新竹市兒少關懷家長協會詹美芳名譽理事長表示會持續守護下一代,與家長一起增能,推動「喚醒家長、伴兒成長」,在薪火相傳的時刻,更期盼新任的鄭國隆理事長共好籃圖共創新未來,讓愛無所不在!

詹美芳名譽理事長和新任理事長鄭國隆互贈禮物。(照片提供/新竹市兒少關懷家長協會)

(教育中心/綜合報導)

聖誕送暖! 士林靈糧堂與受助家庭同歡慶

士林靈糧堂於12月11日舉行「攜手愛無限·聖誕送暖餐會」為雙北地區的第一場慈善行動,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士林區公所區長洪進達、士林區公所主任秘書欉俊杰、北投區公主任秘書林意閔、士林區里長、民意代表及贊助企業連袂出席,與現場士林、北投地區共計 42 戶受助家庭,約 80 多位大小朋友,提前歡慶聖誕佳節。

士林靈糧堂邀請教會會友一起支持捐款,除了受到熱烈回響外,士林靈糧堂與台北市政府、士林區公所、北投區公所、TVBS 信望愛永續基金會、中華仁親社區關懷協會攜手合作,舉辦「攜手愛無限‧聖誕送暖餐會」,邀請士林、北投地區受助家庭一起來共享餐會,而這些家庭多為士林靈糧堂長期關懷的對象。

士林靈糧堂與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捐贈受助家庭禮券。(照片提供/士林靈糧堂)

「士林靈糧堂在士林在地這 20 多年來,透過仁親協會做了許多社區關懷的工作,陸續成立了社區孩童陪讀班、長者關懷據點,以及獨居長輩訪視關懷等等。今年疫情期間,看見有許多鄰居朋友們,在經濟上受到很大的衝擊,便整合各界捐贈的愛心物資,實際走訪街頭巷尾、親自送上物資,共祝福了 98 戶獨居長者,還有 467 戶有需要的家庭。」主辦單位士林靈糧堂劉群茂主任牧師致詞分享時提及,為了在歲末年終送暖, 12 月起陸續於台北市、新北市舉辦以「讓愛繼續走動」為主軸的八場慈善活動,預計祝福超過至少 1,000 戶受助家庭。

劉牧師更強調,教會存在的目的,就是要成為這地祝福,把上帝的愛帶到需要的地方,更期待士林靈糧堂未來持續透過仁親協會連結社區、鄰舍,落實「關懷從老到少,成為社區的好厝邊」的宗旨!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出席活動時特別分享:「最感動的是,教會除了辦活動之外,還期望照顧到鄰居好朋友,所以特別跟區公所、里辦公室一起配合,希望讓愛能進到社區,今年大家可以過一個溫暖的聖誕節。」活動現場,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也特別代表台北市頒發「台北市績優宗教團體獎」給士林靈糧堂,再次肯定士林靈糧堂長期以來,不斷地關懷社區弱勢家庭的需要,以及在善盡社會責任、慈善公益上的付出。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左)代表台北市頒發「台北市績優宗教團體獎」給士林靈糧堂。(照片提供/士林靈糧堂)

活動中除了致贈每戶受助家庭仟元禮券外,士林靈糧堂更整合各界愛心物資作為「聖誕禮物箱」,內容物有多項實用生活物資、毛毯等。陪讀班孩童表演鼓舞、長者關懷站長輩表演歌仔戲及口琴,並安排了豐富的抽獎活動, 獎品包括火烤兩用電鍋、電熱毯、按摩枕等,現場氣氛歡樂又溫馨,讓每位參與的受助家庭,充分感受到聖誕佳節的愛與溫暖!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每一位新生兒被生下的同時,有二到三位來不及被生下……」 民團齊心「為生命而走」

「每一位新生兒被生下的同時,有二到三位來不及被生下。」高一生語畢,現場頓時沉默,在場其他小小孩睜大眼睛驚訝的無法言語。

11月27日惜生日這一天上午,社團法人台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領著數名幼稚園、國小及國高中學生,響應「2021台灣為生命而走365接力馬拉松」,從台北真理堂出發,繞著台灣大學校園外圍,在濕冷下雨中走完 4.5 公里。

「為生命而走」由聖安吉娜生命維護中心所推動,以「維護生命,從開始到自然結束」為宗旨,特別保障胎兒的出生權,為喚起社會重視,特自2019年舉辦第一屆為生命而走遊行,今年因遇疫情,改為接力馬拉松方式進行,自9月16日起到11月27日為止,到11月26日為止,共有862人參與,累計完成650公里。

因配合兒少培力活動,媽媽盟特趕在活動最後一天,兵分二路,一路由媽媽盟前理事長、台北真理堂主任牧師楊寧亞妻子郭英馥,帶領同工到花蓮退修會之際參與,「媽媽盟腳掌所踏之地都要宣傳為生命而走。」

台北真理堂主任牧師楊寧亞妻子郭英馥(圖中),到花蓮退修會仍不忘為生命而走。(圖片來源/媽媽盟提供)

另一路由數名兒少及家長參與,沿著台大校園外圍,從新生南路、辛亥路、基隆路、羅斯福路,在回到新生南路。「請為我們的孩子拍拍手!感謝媽媽和孩子們完成有意義的活動,一起為生命而走。」

媽媽盟帶著數名名兒少,一同「為生命而走」!(圖片來源/媽媽盟提供)

活動末了,育有3名兒少的媽媽關心問起:「台灣一年新生兒有多少?又有多少來不及出生?」長年關注此議題的社團法人懷孕婦女關懷協會秘書長林朝興回應說,「2020台灣出生人口165,259,但每年未來得及出生的孩子保守估計約有22~24萬左右,也有婦產科醫生說大約30多萬。」

參與兒少中,年紀最長的高一生立即回應:「每一位新生兒被生下的同時,有二到三位來不及被生下。」在場其他小小孩睜大眼睛驚訝的無法言語。

「其實,台灣社會以前是禁止墮胎,一年新生兒多達四十多萬,直到1984年通過《優生保健法》准予合法化,以「人工流產」取代。接著,2000年核准RU486,也就是口服墮胎藥,用在懷孕七周內,累計這二十年來已使用三百萬顆(每次服用三顆)。」林朝興進一步解說,「這就是我們今天在細雨濕冷為生命而走的原因。」

(唐仙美/社團法人台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副秘書長)

世界兒童人權日/新竹市兒少關懷家長協會 守護兒少健康

新竹市兒少關懷家長協會長期關注兒童權益,特別選在世界兒童人權日前,由理事長詹美芳號召協會夥伴,並結合新竹市國際傑人會會長溫庭毅、鳴典文教機構主任郭紋倉及楚大俠快餐等愛心單位,至台灣世界展望會五尖中心,與新竹地區脆弱家庭的孩童一起捲起袖子,親手製作pizza及蔥油餅。

竹市兒少關懷家長協會理事長詹美芳(右一)與協會夥伴與孩子一起做蔥油餅,體會手做樂趣。(圖片提供:新竹市兒少關懷家長協會)

聯合國大會於1989年11月20日通過《兒童權利公約》,認為每位兒童都應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參與權及受保護等權利,將這天訂為「世界兒童人權日」,並呼籲各國持續重視兒童基本權利。全球仍有數千萬名孩子無法獲得基本權利,如乾淨飲水、足夠食物、教育發展及在安全環境中成長等。

新竹市兒少關懷家長協會理事長詹美芳指出:「每一個兒童都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攝取充足的營養是成長過程不可缺少的。」她特別選在世界兒童人權日前,號召協會夥伴以實際行動倡議兒童權利的重要性,並期待透過自己的行動,觸及更多朋友、協會或企業,鼓勵大家接棒愛心,一起響應台灣世界展望會關懷行動。

新竹市兒少關懷家長協會長期用愛心關懷孩子。(圖片提供:新竹市兒少關懷家長協會)

楚大俠快餐也準備美味餐盒為孩童補充營養,希望透過溫暖的陪伴與營養補充,共同守護孩子的健康。除了兼顧孩童營養健康,兒少關懷家長協會也準備25本兒童繪本,藉由書本豐富孩子們的童年,滋潤他們的心靈。

台灣世界展望會北區辦事處處長陳信吉表示,在世界兒童人權月,台灣世界展望會呼籲各界一同重視每位兒童的權益,邀請大家響應「兒童資助計畫」,傳遞關心與祝福,幫助脆弱孩子重獲自信與力量。

新竹市兒少關懷家長協會理事長詹美芳(右一)號召新竹市國際傑人會會長溫庭毅(左二)、鳴典文教機構主任郭紋倉(左一)等愛心單位,捐款支持世界展望會工作。(圖片提供:新竹市兒少關懷家長協會)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不能沒有你!」 99歲爺爺攜手老伴走過一甲子

根據內政部2019年統計婚齡未滿5年離婚者占34.6%,創10年新高,顯示越來越多夫妻無法撐過「五年之癢」!然而,家為國之根本,為傳遞婚姻家庭價值,士林靈糧堂於昨(10/24)日舉行「愛你永久─現正幸福中」結婚週年歡慶活動。台北市社會局局長周榆修蒞臨出席,與現場百對婚齡5年以上的夫妻,共同歡慶結婚週年。

台灣離婚率居亞洲首位,今年更受新冠疫情影響,8月首度出現結婚對數與離婚對數接近一比一的情況,是少子化危機背後的危機!有鑑於高離婚率在政策面的困難,民間單位的家庭價值推動更顯重要。士林靈糧堂與全國家長聯誼會、愛抵家協會共同主辦,邀請全國家長會長聯盟協辦,特別舉行「愛你永久─現正幸福中」結婚週年歡慶活動,邀請婚齡5年以上的夫妻參與,現場132對夫妻中,其中更有18對是婚齡長達40年以上的夫妻!

主辦單位士林靈糧堂劉群茂主任牧師,也勉勵在場的夫妻們:「婚姻是一生一世、長長久久的,最重要的是要看對方的優點,愛的提款越多,婚姻就會越來越富裕!」活動除了有夫妻甜蜜心時刻外,更有婚姻甘苦談以及經營祕訣的分享。士林靈糧堂劉群茂主任牧師也邀請132對夫妻們在神面前,再次執子之手、許下一生之久的承諾。

主辦單位士林靈糧堂劉群茂主任牧師夫婦分享婚姻心路歷程(圖片提供:士林靈糧堂)。
夫妻深情對望,再次對彼此許下愛的承諾。(圖片提供:士林靈糧堂)

台北市社會局局長周榆修,出席活動時特別分享:「結婚15年來,深感這是個多變的時代,除了疫情外,還有天災、地震,然而多變的時代,有唯一不變的真情。」

台北市社會局局長(圖中)蒞臨參加致詞,並與婚齡50年以上夫妻合影(圖片提供:士林靈糧堂)。

活動中最吸睛的是婚齡超過60年的鑽石婚夫妻!他們與年輕夫妻分享婚姻如何「越陳越香」。高齡99歲的鄧爺爺緊緊握著太太的手,分享自己因戰爭隻身來到台灣,舉目無親的他,在工廠與太太認識後,人生才重新有了色彩。當年太太為了補貼家用,長達10幾年身兼保母,含辛茹苦照顧四個孩子長大成人,一路走來竟已63年,心中對太太充滿感恩,他還笑著說自己已經不能沒有鄧奶奶了。

活動現場除了「資深夫妻」,也吸引不少年輕夫婦踴躍出席。年輕夫妻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婚後的磨合期,爭執與衝突挑戰著彼此的關係,當雙方都願意遵循夫妻合一的婚姻價值,彼此體諒、學習溝通,婚姻關係才能突破五年之癢的危機考驗!

年輕夫妻的相處之道在於了解彼此差異,學習溝通。(圖片提供:士林靈糧堂)

主辦單位期待透過此活動,證明婚姻不是愛情的墳墓,讓人看見美好的婚姻是值得期待、可以長長久久的,而婚姻家庭的價值,也可以世世代代傳承,在共同的信仰中,領受神對婚姻家庭美好的祝福。

心理生理分不清? 判決竟可讓「帶把」生理男入女廁?

台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新冠疫情爆發後,出生人口更少,尤其今年已連續五個月「生不如死」,死亡人數超過新生兒數,社會各界及政府單位提出的解方,大抵是補助育兒津貼、社會住宅……,多是表面上的問題,柯P市長直指核心的問題,年輕人不婚或太晚婚。

有幸身為有一個念大學女兒的媽媽,對於時下年輕人不願意生小孩,除了經濟上的考量外,筆者更深切感受到,社會紛亂和讓人無所適從的價值崩壞,是另個對「為人父母」或對養育下一代的人生大事,毫無盼望的實底。

這幾年來的性開放、少女產子在馬桶等社會問題或新聞事件,雖然都讓身為媽媽的我膽戰心驚,但還可以「置身事外」。例如長庚大學設立跨性別學生宿舍、台師大採取男女混宿,即便難以接受,為了「尊重」及政治不正確的緣故,我選擇閉口,反正未來我家女兒不要去讀這些學校就好。

再如有業者開放生理性別男性去女湯,我也只能像鴕鳥一樣將頭埋起來,大不了以後不泡大眾池就好。就連三年前的全國公投中,有超過700萬票支持婚姻應該要一男一女,立法院竟然強行通過「釋字748同性結合」,把廣大民意放一旁的蠻橫及結果,我也只能無奈接受……。

然而,最近看到「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大溪戶政所須讓小E性別登記變更為女性」的新聞,為了我及別人家的女兒,身為母親的我,無法再保持沉默。

在這則新聞裡,事件主角小E是生理男,長期心理認知偏向女性,兩年前到戶政事務所辦理性別變更登記,因為小E只拿出精神鑑定證明,沒有「合格醫療機構開具已摘除男性性器官,包括陰莖及睪丸之手術完成診斷書」而被拒絕,小E不服提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日前判決下來,以規定違憲而准予小E變更登記為女性。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的判決理由要旨,是依司法院大法官歷次憲法見解,參照憲法維護人性尊嚴、人格自由發展及性別自主權之意旨,個人性別歸屬並非出生時依外部性徵認定就不許變動,仍應容許個人事後透過性別自主決定權之外在發展實踐而變更,並依資訊隱私權請求變更性別登記。此一判決,的確採取極高的人權標準。

不過,回到真實的世界裡,當拿著身分證變更為「女性」,但身體並沒有性別重置的生理男,在日常生活中走入女廁、女湯或百貨公司女更衣間,天下的父母們需要「尊重」嗎?再直白一點的說,身體「帶把」的拿著「女性」身分證,堂而皇之進入女性的空間,這樣安妥嗎?道理很簡單,生理男體內流著可激發男性性慾的睪固酮,並不會因為身分證變更登記而消失!

再者,這場判決中,合議庭感性指出,2000年台灣發生令人遺憾的葉姓「玫瑰少年」早逝事件,是否會再上演呢?法官們的確體察民意,但也應該清楚,此一事件後,全國各級學校早以如火如荼的設置性別友善廁所,教育現場也極為尊重不同的性別特質或不同的性傾向。

在歐美社會,生理男跨性女性侵事件或攻擊女孩的案例,已時有所聞,若台灣法官以尊重人權為由,使得「帶把」的生理男可以女性身分進入女湯、女廁或女更衣間,形同貿然打開女性空間,無視生理女性的安全及保護,這樣的尊重我無法接受!

(張美麗/新北媽媽)

以上言論,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意見廣場歡迎大家投稿,請來信至  [email protected]

性別認定若從「生理性別」改為「心理性別」 將危害婦女隱私權及人身安全

日前報導,生理特徵為男性的江小E(化名)由於心理認知長期偏向女性,2019年到戶政事務所申請性別登記變更為女性,但戶政所認為依據內政部行政命令,須先自費進行精神鑑定並施行變性手術並取得證明,才能申請辦理變性登記,但小E無法提出手術證明,因此駁回申請。小E不服,提起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為相關規定違憲,今判決戶政所須讓小E性別登記變更為女性。

此新聞一曝光,女性同胞嘩然,難以想像當一位尚保有陰莖及睪丸的「女性」來泡女湯時,她們該如何是好?

之前法令與社會規範都是以客觀的「生理性別」來作為基礎,此乃因男女的客觀生理差異而有不同需求(例如隱私及人身安全等),包括廁所、公共溫泉浴場、更衣室、運動比賽、醫院科別、醫療及各項因應男女不同需求的各項補助等。

性別變更不需摘除器官,等於將性別認定的原則由客觀的「生理性別」改為主觀的「心理性別」。如此性別「定義」之改變將牽涉到整體社會生活秩序之改變,進而影響其他人的權益。

我國憲法中所保障之基本自由及權利,以不妨礙他人自由、或不妨害社會秩序公共利益為前提(憲法第 22、23 條)。我們贊成對於跨性別者的「基本人權」的保障,對於跨性別者的自我性別認同予以尊重。但個人權利不能無限上綱,社會制度需考量所有人的權益。在不危害「基本人權」的前提下,仍應以多數人的狀況為基礎制訂。若因少數個人需求即強迫所有人配合改變社會制度,將造成社會運作的混亂、損害多數人的權益,對於多數人有失公允。

因生理差異,女性相較於男性長期以來多處於弱勢──女性較易受到暴力傷害,假使我們因法令必須接受生理性別男在未進行變性手術下被認定為女性,一旦進入女性公共生活領域中,如廁所、宿舍等,女性心理恐懼會油然而升。性別變更條件一旦改變,將對社會秩序產生極大的衝擊,女性的隱私及人身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

保障女性的隱私權是憲法賦予不可或缺之基本權利,讓女性「免於恐懼」保障人身安全是女性最需要的基本保障。

因此,應審慎評估該判決對於社會各種層面的影響、及可行性,以確保所有人(不只少數跨性別者)的權益都納入考量加強對跨性別者的社福措施,包括提供並補助單人宿舍,設置多功能廁所提供跨性別者。並須加強安全監控系統,保障如廁安全。應保障婦女有免於恐懼的自由,並尊重隱私權。當涉及隱私的相關事務時,應尊重當事人的隱私權需求。在跨性別者的基本權益及女性隱私權及人身安全需求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打造雙贏的社會。

(陳怡朱/社團法人台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理事長)

以上言論,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意見廣場歡迎大家投稿,請來信至  [email protected]

下架萬年輔導團員! 家長訴請議員提案修法

高雄市家長聯盟在高雄市議會前出演「輔導不設限?性愛不分級?」行動劇,洪志和總召指出高市某國小校長高調po文參加同志遊行,被家長踢爆後卻聲稱只是捐款。洪志和更無奈表示,此校長竟是教育輔導團「萬年輔導團員」。

洪總召表示,「選擇支持同志是個人的事,身為國小校長,在其他校長、家長甚至孩子都會看到的FB群組大肆宣傳鼓勵,就是大家的事!」在FB分享不分齡的同志遊行,等同變相鼓勵家長帶小孩一起參加,試問校長有想到自身為教育工作者,對於孩童和家長的影響嗎?更過分的是,明明參加還洋洋宣傳,卻在家長踢爆後,否認參加,稱只是捐款……這種表裡不一的行徑,實在難為教育工作者的表率!

國小校長在FB高調po文同志遊行,卻在被家長踢爆後,否認自己參加,聲稱只是捐款。(圖片提供:高雄市家長聯盟)

教育部中央輔導團團員,連任最多4年,為的就是「廣納全國優秀人才且促進組織活化」,如此一來,也能消弭任用弊端,洪總召盼高雄市也應比照中央辦理。

高市家長聯盟曾於5月12日要求教育局實現公平正義,撤換國教輔導團受爭議的萬年輔導團員。無奈教育局以「現行甄選規定未設年限」為由,罔顧全高雄市民的權益及期待,家長期待能從根翻出國教輔導團讓人詬病之處!29日家長悲情巡迴快閃活動,將教育局國教輔導團及其受爭議校長不為人知的一面,直送家長面前!

高雄市家長聯盟將家長們的無奈,快閃市區。(圖片提供:高雄市家長聯盟)

最後,高雄市家長聯盟提出「落實教育局國教輔導團成員甄選考核及汰換制度」的訴求,由陳麗娜議員出面接受提案,並允諾將在議會提出修正案,爭取全高雄市親師生權益!

陳麗娜議員接受高雄市家長聯盟提案。(圖片提供:高雄市家長聯盟)

(教育中心/高雄報導)

吃蔬食素果為主的人容易缺乏哪6種營養素?聰明補充一次看

越來越多人注意到多吃蔬菜水果的好處,也有人在步入中年之後,甚或年輕上班族也開始偏向素食為主的清淡飲食。但是,有不少長年以素食為主的人發生缺鈣或缺鐵的情形,導致骨質疏鬆或貧血的症狀。

根據營養學家指出,吃素的人容易缺乏6種營養成份,就是:鈣、鐵、蛋白質、維生素B12、DHA和維生素D。由於這些營養成份多由蛋、奶和肉類等動物性食品來補充,其中維生素B12是人體造血必要成份,這些都還可以從豆類、菠菜、黑木耳或添加B12的食物中補充;但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維生素D的吸受問題。

根據102-105年營養調查顯示,近6成國人維生素D不足,其中又以13-44歲的女性不足率最多,高達8成。維生素D有另一個稱號是「陽光營養素」,也就是要靠著曬太陽來合成,或是要靠著攝取特定食物來補充,例如魚肉、紅肉及肝臟,或是香菇、木耳等蕈菇類。但是隨著夏秋兩季的陽光越來越熾烈,很多人躲太陽都來不及,或是上班族很少能夠曬到足夠的陽光,又經常外食,怎麼辦?如何補?

藉由含有天然成份的維生素D保健食品來補充營養缺口,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根據研究顯示,維生素D家族中,又以維生素D3的「生物利用率」較高。坊間常見的D3保健品,大致分為膠囊及液態劑,成份來源多為羊毛脂,素食者可能不便選用。液態劑型採用滴管設計,開封後需要冷藏保存,經常取出服用,多次開關也可能出現變質及降解的情況。

注重保養的人,特別是蔬果素或是喜歡選用天然食材為主的族群現在有一種新的選項,坊間推出一種選用非基因改造的優質藻類、全新開發的維生素D3,成份天然單純,吃全素的人、懷孕和預備懷孕的婦女都可以安心服用,是一種新的選擇。健康吃、聰明補,消費者除了關注營養的補充,也要選擇最適合自己體質的保健食品來源。(記者張詠幗/台北報導)

政府做好校園防疫,家長才能拚經濟!

【9日台北訊】開學沒多久校園就傳出疫情,甚至已經有學校幼兒園停課,令家長憂心。有感於政府防疫政策應當因應疫情變化,做更積極的應對措施,家庭主流化聯盟召集人曾獻瑩、台北市家長會長協會理事長周季平、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會聯合會總會長(現任首席顧問)張喜文,以及高雄市家長協會理事長洪志和等代表家長團體,繼8月20日首次對此議題吹哨以來,再次召開記者會提出倡議。

「我們要求政府應用公費來提供校園師生,作自主快篩並提供疫苗。若是疫情還是爆發,該停課就停課,但請政府要作好所有必要的校園防疫措施,不要只有停課這一招,更應該考慮到:普遍家庭都有重擔、雙薪家庭、單親家庭,都有要兼顧工作及照顧孩子的困難。」家庭主流化聯盟召集人曾獻瑩手拿沈重背包代替廣大辛勞家長提出呼籲:「台灣疫苗接種例仍低,校園應啟動更有效益的防疫措施!」

對比新加坡,新加坡有76%已完整接種疫苗,至少一劑有78%。新加坡仍規定,自10月開始,還未接種疫苗的學校老師,還有所有會跟12歲以下學童接觸的非政府員工,包括教育中心和司機等,也都要每週兩次快篩。即使已接種疫苗,所有在學校高風險環境工作的員工,包括清潔員和廚房員工等,也需要每週兩次快篩,包括體育老師。曾獻瑩表示:「國內外的例子都已經告訴我們,疫苗不等於免疫,請政府不要再停留在舊有的防疫模式。」

有鑒於快篩劑對家庭及老師來說仍是一筆費用,曾獻瑩呼籲政府公費提供各校充足的快篩劑,並針對有疑慮及高風險人員,提倡定期自主快篩。並且宣導:快篩並不會那麼可怕及痛苦。曾獻瑩表示,根據衛福部調查,育有學齡兒童、夫妻為雙薪家庭的比例多達74.5%,「也就是說,將近七成五的家長必須面對工作重擔及照顧,政府應積極進行校園防疫,若疫情還是爆發,該停課就停課,但請政府要作好所有必要的校園防疫措施,不要只有停課這一招,要考慮到雙薪家庭單親家庭要兼顧工作及照顧孩子的困難,政府應給家庭多一些資源。」


台北市家長會長協會理事長周季平呼籲:「直接校園全面快篩!」周理事長表示,家長都全力配合政府及學校防疫,但請政府能提供更積極有效的防疫措施,讓家長可以安心的工作拚經濟,小孩子也能夠安心的上學。目前還是有很多的家長想要打疫苗,卻是沒有疫苗可以打,籲請政府還是要能夠盡速滿足家長們對疫苗的需求。

「最近疫情造成恐慌,政府應該提供校園全面快篩,並且公布調查表,提供孩子們有安全的學習環境。」首席顧問張喜文講出家長心聲,家長都非常害怕孩子停課,此外,家長也非常希望有合格的疫苗,儘快提供給家長和孩子們能夠安心上班上學。

高雄市家長協會理事長洪志和表示:「我們上次就吹哨呼籲過,學生也會確診,只要求老師每七天一次快篩,那學生要不要快篩呀?」洪志和表示,就算要求老師家長打疫苗,有多數量、多選擇的疫苗嗎?如果疫苗只有少量而且品牌沒得選,能怪老師家長不想賭上自己去打疫苗嗎?

 

這種「有疫苗卻不想打,想打的卻沒疫苗」的矛盾問題,不但已撕裂了社會族群,現在年長年輕者互搶疫苗的話題炒作,更是蘊釀著世代仇恨!「每七天一次的快篩,學生跟家長實在很難買單,這是實際的情況。家長也不太想要讓這麼小的孩子打疫苗,但是願意犧牲自己的手臂!」洪志和強調:「提升校園防疫就從提升社區整體防疫開始!」

「政府做好校園防疫,家長才能拚經濟!」曾獻瑩和家長團體一起用手持牌大力呼籲:「高風險人員定期快篩」、「合格疫苗供應要足夠」、「公費校園 自主快篩」!曾獻瑩再次強調:疫苗不等於免疫,「請政府趕緊因應疫情變化,拿出有效措施,好讓辛苦的家長可以安心工作拚經濟,國家社會才能安定!」(張詠幗採訪報導)

疫情中最美好的相遇

今年暑假社團法人台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以下簡稱媽媽盟)申請參加教育部青年發展署「110年青年暑期社區職場體驗計畫」,感謝主辦單位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和財團法人中山管理教育基金會,讓媽媽盟錄取二個工讀名額,與兩位虎科大學生一起完成活動,帶著一群雲林西海岸孩子們度過疫情中最有意義,最難忘的暑假。

媽媽盟長期在雲林陪伴一群脆弱家庭的孩子,平常在學校放學後會督促孩子們寫功課、提供課業輔導、供餐陪伴他們生活。今年因疫情之故暑期活動必須改為線上,這對兩位大學生及督導都是一大挑戰。除了需要確認每位孩子家中的硬體設備和網路,老師們開始腦力激盪預備長達一個半月的線上營隊活動。

「歡樂夏夏叫」暑期線上營隊DM。(圖片提供:媽媽盟)

因著線上上課不受限於時空距離,本次活動也吸引了其他西海岸縣市的孩子報名,總共有40 位參與媽媽盟舉辦「歡樂夏夏叫 線上生活營」,陪伴疫情宅在家的孩子,同時解決家長安排孩子暑期生活的煩惱。

課程在孩子們的期待中展開,督導每天與大學生一起線上課程、準備明天課程,而兩位大學生最大的改變與成長就是從起初的青澀、害羞又緊張的模樣漸漸蛻變成為台風穩健、口條流利的老師,更是我們有目共睹。

在每天的線上互動中,孩子與大學生們建立了情感,常常聽到孩子們口中老師長……老師短……親切的叫聲中正是疫情中最美好的相遇。老師們線上帶著孩子玩遊戲,課程多元豐富,包涵品格教育、愛之語表達、基礎美語、美勞手做、自然科學、探索台灣等。

教學相長中,最大的回饋是孩子們很喜歡這些課程、孩子開心的參與,願意告訴你他的想法,這些與孩子心的交流成為每天備課的動力,課程結束後老師們也收到許多家長們的肯定和感謝,也有孩子因為捨不得課程結束而心感失落,相信經過這一個半月與孩子的相處,大家在內心都留下美好的記憶與滿滿的收穫。

對於「歡樂夏夏叫」暑期線上營隊,家長和孩子滿是感謝與回饋。(圖片提供:媽媽盟)

再一次謝謝教育部、承辦單位,讓學生們在參與過程成長很多,也看見自己的無限可能。期望政府單位與民間機構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合作,讓更多學生有工讀機會拉近學校與就業的間隙,打開更多視野豐富自己的經歷。

(陳怡朱/社團法人台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理事長)

以上言論,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生活中心歡迎大家投稿,請來信至 [email protected]

〈在地系列│地方人物誌〉用記憶和感謝,擦亮那些遠年的勳章

有一些人,可能我們從未聽過、看到或見過,但我們走過的路、行經的橋、穿越的山洞,甚至我們得以存在,都是他們的汗水、淚水、血水換來。他們當中或仍老驥伏櫪,或已顫顫巍巍。他們是在公園裡坐輪椅曬太陽、沈默望鄉的失語老人,或是笑顏逐開、嗓門特大,但因鄉音濃重,聽懂他們沒有幾人的健談老者。

甚至他們當中,有些已然成為夕陽斜照的斑駁墓碑;有些年邁到難以獨自出門而獨居;有些猶能獨自搭乘公車,卻因行動不便而遭到粗魯催逼……然而,歷史的長卷和光榮的疤痕,見證著:老兵再年邁,年輕時也曾是精壯強悍的國家戰士,是砲戰、海戰和空戰中浴血奮勇的生命勇者。在他們的生命長河千帆渡盡之際,請容我們撥出5分鐘,看一位823砲戰中的驍勇戰士,親口述說的小故事,來認識一下這些曾經保國衛民的無名英雄。

根據媒體報導和維基百科紀錄,63年前的8月23日下午起,金門島遭受了戰爭史上最密集的猛烈炮轟,僅150平方公里的土地,在44天戰役中,遭到將近50萬發炮彈的摧毀式轟擊,這場砲戰的慘烈與規模威震中外,也造成大量死傷。

郝柏村上將親往追念823砲戰中為國捐軀的國軍。(圖片來源:遠見雜誌網路)

 

小人物用一身傷疤,參與了歷史大故事

居住在文山區的金守松(字德昌)伯伯,祖籍山東青島,於民國49年從海軍(左營第一船底桃子圈小艇場)退役。今年高齡90多歲,仍能不用拐杖,身形挺拔、眼目明亮、記憶清晰地與大家分享他的戰亂青春,以及那些終其一生難以忘懷的長官、同袍。金伯伯謙稱,他的生平是「小人物參與了歷史的大故事」。

金守松伯伯為文記載,「823砲戰迄今60多年,各方論述不同。猶記開戰前四年,胡建司下令綠化金門、栽植樹木、鋪設柏油路,砲戰期間全部摧毁。」老人家數語帶過,仍有當年滿目瘡痍的驚心愴痛。他追憶感謝:「所幸劉玉章司令先前下令修繕坑道碉堡,由金門百姓提供建料,修築避難所,不然傷亡將會更加慘重。」

有關戰爭的記憶更是痛徹鮮明:「前總統蔣經國先生冒險親赴金門,請胡司令返台,由劉五章接任司令官。」小金門、尤其大二膽守軍,不分溽暑或寒冬,在黑暗潮濕坑道裡全副軍裝堅守崗位,保衛中華民國,聽命於郝柏村(時任)師長的調度指揮。根據金守松伯伯憶述:「整個第九師25團都是我們家鄉青島的父子兵,在陣地冒死堅守!」豪邁堅毅的青少漢子,在大大小小的砲火和戰役中,敵人的血、親兄弟的血、同袍的血,飛濺在一個個年輕的身軀上……舊傷還來不及纏裹,新傷又一一冒起,刀疤、彈孔、燒燙傷和砲彈碎片飛來劃過的割傷,經年累月、烽火與共,交織出生死契闊的心版烙印。

「父子親兄弟、親戚眾多,真實打仗,親兄弟生死與共。我的二哥金林泉、姪子金立松、外甥李澤民、曲同信都在戰役中同生共死。二哥曾勇敢衝進炮火間搶修通訊,雖幸運存活、榮晉二級,卻也換來全身傷疤。」

高齡90多歲的金守松伯伯,仍能記憶63年前烽火往事和心上同袍。(圖片來源:風向新聞攝影)

緬懷感念郝柏村上將 冒著性命危險 親身坐鎮指揮

金守松伯伯也緬懷:「郝伯村師長無視砲火危險,親自從小金門到大二膽視察防務,頂著炮火親自坐鎮,有時甚至要趁黑夜潛水由海中來回,都由我的同學李世樁貼身護衛。」金守松伯伯正氣凜然地作證平反:「曾有傳說郝柏村師長(前行政院院長、陸軍一級上將)在碉堡內用電話指揮,這是絕對不盡公平的訛傳!」

戰事的猛烈震撼中外,也激燃年輕戰士的強盛鬥志,金守松伯伯近百高齡仍記得最榮耀的一役:

「金門砲戰時,我們這一班突然接到拳頭大的紅字『備戰』,要我們待命,萬不可離開宿舍舗位。之後接到任務,趕修合字號登陸艇,當時我在酷熱機艙內,負責修理主機,別班負責拆桅桿。」

據金伯伯清楚紀錄:在南碼頭沙灘,3門砲美援履帶式配備油壓、鏟刀、8英吋履帶式駕駛炮(有稱自走砲)開進登陸艇,開出港外,再由美小艇母艦載運到金門海外,母艦下沉,登陸艇駛上海灘,自走砲開上岸,傳回信息對岸砲陣地50公尺內,8英时發出砲彈都能命中摧毀。「對岸當時還宣布我們是打原子彈呢!」金伯伯回憶起63年前的戰事,仍歷歷在目,頗感光榮自豪。

其後,金守松伯伯這些堅忍不拔、誓死保衛國家的戰士越戰越勇,對岸攻勢漸漸減緩,1958年10月,對岸宣佈放棄封鎖,改為「單打雙不打(編按:逢單日砲擊,雙日不砲擊)」,攻勢漸減,至此,國軍成功守衛金馬地區。直到1979年1月1日和美國建交才正式宣布停止砲擊。金守松伯伯挺起胸膛表示:「我們後勤支援,化解金門之危,尤其使我駐守大二膽鄉親父子兵不再有傷亡,安定台灣至今。」

金守松伯伯本人於民國39年返回台灣本島,隨友人進入海軍工廠服務,47年加入左營第一造船廠桃子園小艇工廠,兩年後退休,晚年定居文山區。年輕時修理戰船的一等高手,成了服務鄉里的慈祥志工。

金守松伯伯感傷嘆息,寫下這段文字:「今喊自由民主人權,(盡是)當年用鮮血犧牲性命代償付出換來的,口號不等於實力,希珍惜。不能遺忘大二膽父子兵先烈,安息凋零。老兵小小安慰,奈何歲月不待。」金守松伯伯強調,堅守大二膽的守軍並非一般軍兵,犧牲奉獻小我,為國獻身捐軀,實在不容遺忘。

823砲戰的慘烈和規模震驚中外,中央電影公司曾拍攝以此為主題的電影。(圖片來源:中央電影公司網站)

不容青史盡成灰  昂首闊步走一回

 

金門大武山公墓究竟埋葬多少八二三英魂?我們不得而知。但,當我們看到金伯伯對著鏡頭挺直腰桿,收到金伯伯的文字紀錄,我們多麼為老人家能夠安度晚年感到欣慰,也為我們如今能過安樂日子而慶幸感恩。

此刻,當我們記述著金伯伯的故事—也代表著上一世代國家戰士的榮光紀錄,突然響起音樂製作人張雨生經典作品的部份歌詞:

我期待有一天我會明白,明白人世的至愛,明白原始的情懷。
我情願,分合的無奈,能換來春夜的天籟:
我情願,現在與未來,能充滿秋涼的爽快:
……昂首闊步,不留一絲遺憾。
(節錄自張雨生先生作品〈我期待〉)

將軍骸骨在天際,榮光遺留在人間。雖然,這些戰火紛飛、捍衛家園的記憶,多半已經走進歷史文物館陳列,漸漸被年輕世代忘卻。然而,在這個世界上,仍有著像金伯伯這樣,在晚年餘暉中昂首闊步、數算訴說、追憶感念這些心版上的往事與同袍。盼望百年之後,仍然有人稍稍在心上想起他們的身影。

風向新聞秘書長曾獻瑩(左)在何進輝里長(右二)和資深鄰長陪伴下,親訪傾聽金守松伯伯(右一)感人至深的時代故事。(圖片來源:風向新聞攝影)

風向新聞秘書長曾獻瑩率領團隊走訪文山區各鄉各里,意外採集到這個感人的小人物大故事。在親訪、傾聽金守松伯伯的故事後,曾獻瑩秘書長表示:「每一次懷念,每一個感謝,都是對這些遠年勳章的擦亮。也提醒我們記得,我們如今得以存留、平安生活,能夠被愛與去愛,背後都有許多許多人為我們靜默付出、擺上代價。」

因為懂得,所以記得,我們學會了對生命的尊重、珍惜與真誠。當我們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穿梭於山洞隧道間,心上觸及這些大時代壯士勇者的犧牲與存活,也就有了發自內心的微笑與共鳴。(記者/張詠幗記錄整理)

 

為老師請命,為學生把關,政府應為開學作好防疫準備!

台北市教育局日前宣佈,將於9月1日如期開學並採實體上課。然而,有多少教師尚未施打疫苗?學生們沒有症狀就代表沒有染疫嗎?體育課能上嗎?教師團體及家長們憂心:開學後將出現全國最大規模的群聚風險!家庭主流化聯盟、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高雄市家長協會等團體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應為開學作好準備,否則老師、學生及每個家庭都要因開學承擔極大染疫風險,籲請教育部應提出全面性配套措施!

曾獻瑩以美國的染疫人口統計表為例,表示:「美國施打疫苗的覆蓋率是很高的,但如今疫情再起,單日死亡人數再度破千,顯示病毒變異,我們的政府卻在此時要恢復實體上課。許多國家都已知道,疫苗覆蓋率不等於免疫,這些問題都要請教育部來回答全國的家長!」

開學在即,教育部要求教職員工需接種COVID-19疫苗至少一劑且須滿14日,否則入校須提供3日內抗原快篩或PCR檢測陰性證明,之後每7日檢驗一次。對此,家庭主流化聯盟召集人曾獻瑩表示,政府對開學的準備顯然不足,現在到底還有多少老師沒有打到疫苗,請教育部公佈,有多少老師,因為身體狀況不適合打疫苗,有多少老師仍在等待合適的廠牌疫苗,有多少老師會被強迫打不是自己願意的疫苗?我們要聲援老師,沒有老師應該被強迫!

曾獻瑩進一步表示:「孩子活動力強,政府對學生的檢測計畫在哪裡?體育課怎麼上?籃球、羽球可以打嗎?配套措施怎麼作?老師一團亂,學生一團亂,家長也擔心該怎麼辦?這些問題都要請教育部來回答全國的家長!」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副理事長吳美文表示,教師組織全教產和地方工會,早在去年9月就開始幫老師爭取施打疫苗,也是對疫苗政策的善意提醒;無奈經過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政府的疫苗準備仍然不足,深感遺憾。吳美文表示:「教育部會補助學校快篩的經費,這一點要給教部肯定;可是,萬一快篩陽性,那麼PCR的費用也應該要補助才合理。」

新北教育工會理事長李曼麗表示,全國中小學老師沒得選擇疫苗品牌,只能施打AZ,而對於個人身體因素無法打AZ、選擇其他品牌疫苗的老師,卻因為疫苗不足而尚未施打。李曼麗憂心籲請教育部:「一定要重視全國2.6萬名代理教師,是否有遭遺漏狀況?

還有,新進教師及代課老師也打不到疫苗,教育部卻要老師自行到預約系統進行意願登記,但,這些老師屬於年輕族群,怎麼排都輪不到啊!校園裡任何人染疫,對於育有子女的家庭,都是難以承受的痛。」李曼麗提出,非常多第二波造冊的老師都沒有打疫苗,更不要講社團老師或鐘點教師,讓老師們失去信心了。並且,政府應該也要出費用幫學生每七天快篩,這樣才是雙重安全把關。

曾獻瑩表示:「一定要讓家長有實體教學或線上教學的選擇權!不然家長會壟罩在全國最大群聚風險的擔憂中,家中若有體弱老人或不能打疫苗的家人,怎麼辦?」

高雄市家長協會理事長洪志和透過連線發言表示:「補教業跟學校一樣重要!」若因為生心理因素,不想被迫打疫苗或某特定疫苗的老師,依規定必須檢測,那麼,「其檢測費應比照疫苗方式,採公費支應。」洪志和表示對家長而言,補教業的生存與處境卻比學校更為艱困,也得不到關愛的眼神。因此,家長也為補教業請命,若政府願意對老師打疫苗這件事,做出任何善意的考量與補助,也應適用於補教業。

記者會最後,大家高喊:「為老師請命,為學生把關,政府應為開學作好防疫準備!」要求政府應重視開學所有師生及家長的權益。
(記者/張詠幗採訪報導)

6旬男作息正常 肝臟超音波竟揪出轉移性腸癌

大腸直腸癌是國人十大癌症之首,平均每30分鐘新增1人確診,且約80分鐘就有1人死於此種癌症,堪稱全民健康的頭號公敵。幸好,腸癌治療邁入「精準醫療再升級」的時代,即使是轉移性腸癌病友,也可以在健保幫助下,先做RAS基因檢測,再決定標靶藥物種類的使用順序,爭取手術與延命至2年的機會。

一名在大企業服務逾40年的郭先生,平日作息正常、不菸不酒,卻在去年(109)年初的公司例行健檢中,意外在肝臟超音波發現一處小陰影,進一步追查發現是晚期大腸直腸癌併發肝轉移,這才後知後覺地想到,原來自己長期輕微腹瀉和鉛筆便(糞便細軟少)症狀,並非單純的腸胃不適,而是腸癌的警訊!所幸,郭先生拋開負面情緒,選擇相信醫師的專業,並且在適當的治療下獲得改善,腫瘤控制狀況迄今穩定。

 翻轉轉移性腸癌治療困境 先測RAS基因是決勝關鍵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楊純豪理事長表示,大腸直腸癌連續13年居國人十大癌症之首,每年新增超過16000名患者,相當於每30分鐘就有1人確診。其中,約2成病友確診時已是第4期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5年存活率約13%,對比第1期確診病友存活率超過90%,差距懸殊。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友的生存困境 有機會翻轉嗎? 楊純豪醫師表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以化療搭配標靶藥物為主,但腸癌標靶藥物概分為「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anti-EGFR)」和「抗血管新生標靶(anti-VEGF)」兩種,病友在確診為轉移性腸癌後,應該先做RAS基因檢測再決定相對應的標靶藥物。研究顯示,轉移性腸癌病友中,RAS基因無變異者占6成,建議優先使用化療合併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讓腫瘤獲得較佳的控制。

大腸直腸癌已走向精準醫療再升級的時代,RAS基因檢測成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的檢驗必備項目。過去RAS基因檢測需自費,臨床常見癌友礙於經濟負擔,錯失及早正確用藥的時機。不過,健保從6月開始給付RAS基因檢測,幫助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友更精準用藥,追求更好的治療效果,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呼籲病友多與醫師討論,共同參與治療決策,爭取個人最佳治療的機會。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照三餐吃止痛藥 全台近200萬人受困偏頭痛

50多歲的女性患者長年飽受偏頭痛所苦,27年來每天照三餐服用止痛藥,甚至把止痛藥當安眠藥吃,有時還痛到衝急診打止痛針,在醫師建議下,開始採取預防性治療,現在頭痛頻率及疼痛指數都大幅下降、頭痛時間長度也大幅縮短,不再影響生活、睡眠及工作表現。

收治患者的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神經內科醫師陳韋達醫師表示,偏頭痛常被誤解為其他疾病的症狀,延後就醫的例子屢見不鮮,甚至許多患者因止痛藥成癮引發用藥過量而損害健康。偏頭痛是腦部原發性疾病,在台灣盛行率約9.1%,約180至200萬人深受其害。

陳韋達指出,治療偏頭痛可分為止痛藥物及預防藥物,若頭痛發作頻率達每月15天以上,且8天具有偏頭痛症狀,且持續3個月以上,要格外注意。若頻繁偏頭痛發作,每周痛1天以上、每月超過4次,可能會進展成慢性偏頭痛,止痛藥已無法緩解,須採取預防性治療。

根據最新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偏頭痛高居導致失能的疾病第2名,且對於15至49歲青壯年族群,更是造成失能與殘疾的第1大原因。

奇美醫院全人醫療科主任暨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高章表示,偏頭痛屬於神經血管性頭痛,當頭痛發作時,每次疼痛持續4至72小時,且如脈搏跳動的抽痛感,走路或爬樓梯等活動會加劇疼痛感,會有頭部單側或雙側抽痛,日常頭痛會加劇,同時伴隨噁心、想吐、畏光、怕吵等症狀就可能是偏頭痛。

林高章指出,偏頭痛的預防性治療目前有每日口服藥物及定期注射藥物,均能減緩頭痛頻率、達到預防效果,近年來更專門為偏頭痛所設計的CGRP藥物;目前偏頭痛治療包含口服與針劑藥物都已有健保給付,大幅減輕患者治療負擔。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別因降級鬆懈 楊月娥食療打造健康防護罩

本周全台降至二級,人車紛紛湧現出籠,資深媒體人同時亦是知名健康主持人楊月娥,多次遭逢家人的健康亮紅燈,總是以樂觀態度正面迎戰!面對近日全台降級憂心,楊月娥日前更在個人粉絲團KUSO變身擔任家庭防護護部長角色,以詼諧短影片宣導大家必須由內而外顧好自己,除了各種防疫習慣不掉以輕心外,更需靠均衡飲食、規律生活、充足睡眠持續運動,她更建議多攝取蔬果,或搭配補充你滋美得「新淨寶」及「接骨木莓蜂膠濃縮飲」,讓自己從內提升保護力。

楊月娥在個人粉絲團KUSO變身擔任家庭防護護部長角色,以詼諧短影片宣導全台的降級更是民眾健康考驗的開始。(圖片提供:你滋美得)

楊月娥擔憂降級開始人潮車流蓄勢待發,當民眾重回工作岡位即代表避不開大量人群接觸,無形中也增加了各種健康風險。楊月娥於貼文影片中表示:「當若自身沒有做好內在保護那是更危險的事,三餐不能內用當外帶時你都很緊張,但其實老闆比你更害怕,做好自我防護才不會給別人帶來困擾。」她呼籲除了口罩戴好戴滿、每天替換,回家後全身消毒、立即更衣,並保持勤洗手習慣,別因降級而鬆懈基本的防護習慣。

楊月娥呼籲,民眾若想要從內提升保護力,更需要靠規律作息、均衡飲食、充足睡眠以及持續運動來建構健康好基底。

楊月娥分享,居家防禦至今,她每日更靠大量蔬果營養來打造健康防護罩,特別是經常外食、飲食難均衡的現代人,她更建議搭配優質的保健食品攝取來強化營養補充,像她每天都用來自美國五星級農場且榮獲國家健康食品認證的純淨蔬果粉:新淨寶,或搭配營養效力受國際認可的接骨木莓蜂膠濃縮飲,這些她私房健康補充法寶都簡單,只要幾秒沖泡即可飲用,讓她隨時都為自己及全家打造健康保護罩。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疫情肆虐!民眾繃緊神經 預期性焦慮大爆發

新冠疫情肆虐全台,許多民眾繃緊神經,不敢就醫看診。一名40歲的王先生固定服用降血壓藥物,現今卻因院內感染爆發,懼怕回診,家人擔心王先生健康,於是陪同就醫,但就快到達醫院大樓時,王先生竟然心跳開始加速,腳也不斷發抖,甚至出現胸悶吸不到氣,嚇壞所有人。求助精神科,經評估有「預期性焦慮症狀」,經過三個月藥物及心理治療後,症狀獲得大幅改善

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預期性焦慮症狀屬於廣泛性焦慮症的一種,患者常常會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或不幸的事件而出現持續的害怕感,甚至出現胡思亂想,雖然自己想控制這些念頭,但通常不易成功,於是出現坐立不安、呼吸急促、肌肉緊繃、心悸、甚至發抖等預期性焦慮症狀,建議就診尋求解決之道。

新冠疫情持續一年多,只要出現群聚感染事件,就會有不少民眾因擔心害怕感染而出現預期性焦慮症狀,就醫人數會比平常多二成。今年4月發生的鐵路重大交通意外,也有不少民眾對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出現預期性焦慮症狀而前來就醫,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提醒民眾千萬別輕忽。

楊聰財解釋,最常見的預期性焦慮症狀就是出現在失眠患者身上。針對預期性焦慮症狀建議採用「三身三式」技巧來改善,所謂「三身」分別為起身、淨身、養身,再個別對應三種行動。

「起身」就是迅速離開焦慮環境,透過洗手、沖臉,將焦慮的情緒轉移到身體,達到緩和情緒效果;「淨身」則是透過腹式呼吸、寫心情日記,或是打掃雜亂環境,讓心理獲得平靜效果;而「養身」則是掌握能吃、能睡、能動原則,讓身心維持平衡和健康。

楊聰財提醒,若預期性焦慮症狀若持續惡化,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就建議要接受藥物及認知行為治療,同時也建議患者家屬應陪同患者參與治療,善用周遭親朋好友的力量,才能有效改善症狀恢復生活品質。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C肝治療不能等 研究:肝硬化患者染新冠肺炎死亡風險3.31倍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許多民眾忽視C肝治療的急迫性,誤以為等疫情過去再治療即可,事實上,疫情之下C肝治療不容拖延。除了C肝疾病持續進展,C肝肝硬化患者若感染新冠肺炎病毒,會有較高的重症、死亡風險。

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會長、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指出,新冠肺炎會導致免疫系統失控,讓原本只會精準殺滅病毒的免疫細胞大軍敵我不分的胡亂攻擊,引起細胞激素風暴,還可能發生呼吸窘迫,造成全身性傷害。

根據大型研究指出,若因疫情全球拖延治療,C肝患者病程惡化與死亡人口可能增加。全台有高達12萬名C肝患者尚未治療。「因為疫情影響,C肝患者篩檢、治療、追蹤的意願大幅降低,但C肝不治,肝臟會持續受到傷害,還可能引發肝外病變。」高嘉宏說。

高嘉宏提醒,C肝會加速肝炎、肝硬化、肝癌之肝病三部曲惡化,還會引發肝外器官慢性發炎,導致多處肝外病變。根據研究證實顯示,C肝會改變患者體內脂肪代謝、增加血管硬度,降低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加速腎功能惡化。在我國最新公布的國人十大主要死亡原因排行中有六大疾病、男女十大癌症死因中有三大癌,與C型肝炎有間接或直接關係。

全口服新藥  治癒率達98%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余明隆教授說,大型研究發現:感染新冠肺炎,肝硬化患者死亡風險是非肝硬化者的3.31倍!若確診C肝也無須擔心,今日治療已進入全口服新藥時代,治癒率高達98%、副作用輕微,療程僅需8週或12週,入院領藥的次數最少僅需要3次。

余明隆提醒,服藥期間也不影響疫苗施打,已登記疫苗施打的民眾無須擔心延緩疫苗施打進度。(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罹口腔癌遭宣判「僅剩1個月」 免疫治療延長人生賽局

現年53歲的夏先生,口腔癌第四期的他曾經歷7次大手術,嘗試多次化療、放療與標靶治療,癌細胞最後甚至侵犯到頸動脈,一度被宣判只剩1個月。轉診後,醫師以既有治療搭配免疫治療,現穩定持續治療2年,生活品質與身心狀態皆維持良好。

收治患者的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楊慕華教授表示,過去台灣嚴重頭頸癌治療始終選擇有限,近年免疫新藥的出現後,透過免疫節控點抑制劑再度活化被腫瘤細胞限制的免疫反應,能持續對癌細胞進行免疫T細胞攻擊作用;美國腫瘤治療指引已將免疫治療列入晚期復發或轉移性頭頸癌第一線治療建議,與傳統的手術、化療、放療及標靶治療,提供患者更多醫療選項。

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中華民國頭頸愛關懷協會今(110)年與富邦悍將棒球隊首度攜手,邀請台灣巨砲-陳金鋒擔任頭頸癌年度衛教大使,共同拍攝並發布首支頭頸癌關懷衛教影片【免驚,頭頸癌戰役!】。寫實記錄46歲頭頸鬥士奮力對抗復發戰役,經歷7次手術、37次化放療、被宣判只剩1個月生命,卻展現永不放棄精神,以既有療法搭配免疫治療,助癌友延長人生賽局。

最短命的癌症之一

台大醫院副院長暨耳鼻喉科婁培人教授表示,台灣頭頸癌男性死亡年齡中位數是59歲,而國人男性平均餘命為77.3歲,也就是說,一旦罹患頭頸癌,其平均餘命與男性國人平均餘命相比更是相差約18.3歲,是最短命的癌症之一。

婁培人補充說明,罹患頭頸癌影響外觀、說話、吞嚥、呼吸等重要身體機能,在療程期間副作用大,如牙齒受損、口腔黏膜損害、白血球低下、噁心嘔吐、掉髮,甚至接受淋巴切除區域的手術後遺症導致無法提取重物,生活品質改變與疫情擔憂更容易讓病患治療服從率降低。

中華民國頭頸愛關懷協會楊政杰理事長表示,頭頸癌病患近7成5為中壯年藍領,又因疾病特性,一旦進入復發或轉移情況,病患與家屬陷入焦慮與治療選擇困境,臨床上,更常見到病友與家屬已經放棄、不抱希望;甚至,近期受到疫情影響病患就醫意願,錯失治療黃金期,更令醫師們痛心。

楊政杰呼籲,目前儘管疫情尚未穩定,醫護人員皆會謹慎防疫保護患者,病患應遵循專業醫師的治療建議與安排,別擅自延誤療程。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疫情下被忽視的兒權

新冠肺炎(COVID-19)三級警戒四度延長,直到7月26日。延後解封,的確有助全國防疫,但也拖延了另個藏在社會角落裡的大問題:誰來顧孩子?三級警戒一展延,全台幼兒園、安親班、補習班繼續關門停課。

這個防疫暑假,有的家庭冒著老人家可能感染的風險,將孩子送去爺奶家,沒有親屬奧援的家庭,家長只好帶孩子去上班;更糟的是,孩子沒人顧又無法帶孩子去上班的家長,該如何是好?

不少家長團體迫切發聲呼籲,提醒政府在三級警戒期間協助安置12歲以下學童,但進入三級快兩個月來,教育部門迄今無人回應,僅列出一些相關做法「建議」地方縣市政府協助處理。在這些漠視下,一位單親爸爸為了要養家外出工作,萬不得已只能將孩子交給了鐵鍊,事情鬧開了,刺痛很多父母心。

媒體報導,苗栗縣一名單親爸爸因要外出工作,獨留8歲兒子在家,怕兒子跑出去發生意外,這位單親爸用5米長鐵鍊環繞兒子腰際,留下麵包牛奶,限制兒子在客廳活動,男童打電話向生母求救,才被消防人員協助脫困。男童雖未受傷但飽受驚嚇,警方將父親依傷害、妨害自由等罪嫌函送法辦。

能怪這位爸爸嗎?他要到外地工作賺錢養孩子,但學校安親班沒開,就是沒人可顧孩子,又怕孩子跑出去,無可奈何下只能用鐵鍊鎖住他。這是孩子的困境,也是家長的困境。

另一則新聞更讓人難過。彰化縣一位父親於工廠進行堆高機作業時,不慎撞到5歲兒子頭部。男童雖緊急被送往醫院急救,可惜仍傷重不治。這5歲的男童本該在幼兒園,若家長可把小孩送去幼兒園,是否就能少一樁憾事?

這兩則新聞暴露出台灣孩童所處的育兒環境,竟如此窮乏及不友善。從客觀數字來看,與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2018年兒童死亡率統計比較,台灣1 至4 歲幼兒死亡率已高居第二。2021年疫情之下,若父母無法妥善安置幼兒而置他們於險境,台灣幼兒死亡率恐蟬連世界數一數二,並非不可能!

就在筆者憂慮這一點也不榮耀的世界排名-疫情下台灣幼兒死亡率將在開發中國家居冠,竟看到政府宣布,91億「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方案」7月1日上路.實在令人無語。政府寧可花大錢催生「未來」孩子, 卻對疫情下「現在活著」孩子急需的照顧,毫不重視,這不是捨本逐末,完全畫錯了重點?

再者,國民健康署的相關數據也顯示,人工生殖輔助技術不符合人口健康政策。近年來,隨高齡母親漸增,使得人工生殖輔助技術協助後的治療周期活產率逐年下降,108年治療周期活產率不到2成。此外,各國試管嬰兒健康風險均比自然受孕嬰兒高,台灣試管嬰兒之低體重、早產率及先天缺陷機率約為自然產嬰兒二倍上,而低體重及早產嬰兒後續的神經發育風險又較一般嬰兒高。

年份 治療周期懷孕率 治療週期活產率
108 24.7% 19.4%
107 27.1% 20.4 %
106 27.1% 20.2%
105 28. 0% 20. 7%

表:民國105年至108年人工生殖輔助技術之治療周期懷孕率及治療週期活產率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

無論是自然生產或人工生殖產子,每個孩子都是寶,然這場疫情使我們更清楚看見,國家沒有在挺家長,連「現在活著」的孩子都無法顧好,讓年輕父母焦頭爛額,育兒困境一再顯露下,年輕人沒人敢生也是正常。

在此,我們呼籲,請國家劃對重點,力挺家長,齊心好好照顧已經生出來的、「現在活著」的孩子,讓年輕父母敢生敢養,才是台灣未來之福。

(陳怡朱/社團法人台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理事長)

以上言論,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意見廣場歡迎大家投稿,請來信至  [email protected]

當心非典型症狀!印度變種病毒蔓延 症狀像重感冒

三級警戒尚未解除,又爆發印度「Delta」變種病毒入侵台灣,由於病毒複製力強,傳染力較Alpha病毒高了六成,使得民眾人心惶惶。桃園敏盛醫院副院長江坤俊在《健康2.0》YouTube頻道,解說印度「Delta」變種病毒的特性,提醒民眾印度變種病毒的症狀與重感冒類似,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新冠肺炎產生的症狀包含咳嗽、發燒、嗅味覺喪失等,但當Alpha病毒出現時,還增加了頭痛、喉嚨痛、四肢痠痛跟拉肚子等症狀。江坤俊表示,當感染印度「Delta」變種病毒,產生的症狀像是重感冒,嗅味覺喪失已不是典型指標,與原本新冠肺炎產生的症狀大不相同。

(圖片提供:TVBS)

江坤俊解釋,40歲以下常見的症狀包含頭痛、喉嚨痛、流鼻水、咳嗽及發燒,很容易讓患者誤以為自己只是單純的感冒,容易忽略病情,因此造成病毒的大傳播;感染印度「Delta」變種病毒也有其特殊症狀,像是嚴重胃部不適、聽力受損等,當有這些症狀出現時,要特別留意。

假設民眾對於施打疫苗有疑慮,江坤俊建議在打疫苗前,可先思考「自己施打疫苗的目的為何」,再進行後續決定。印度「Delta」變種病毒入侵後,民眾對於「施打疫苗是否有效」也產生疑慮。

江坤俊引用英國研究資料解釋,民眾施打2劑輝瑞疫苗後,對Alpha病毒保護力達92%,對Delta病毒則有79%;施打2劑AZ疫苗後,對Alpha病毒保護力為73%,對Delta病毒則有60%。不論是輝瑞或是AZ疫苗,施打兩劑後,對感染Delta病毒後的預防住院率,都可以達到9成以上,也可有效避免走向重症,建議大家有疫苗就趕快施打。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和病毒賽跑! 南韓力拼全球疫苗生產重鎮

北農、環南市場累積確診百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緊急成立聯合前進指揮所,並提出5大因應措施,陳時中說,現在是在和病毒賽跑!家庭主流化聯盟召集人曾獻瑩表示,面對狡猾的病毒,很多國外的作法值得我們參考學習,例如南韓。

曾獻瑩指出,南韓的新冠肺炎疫苗策略相當積極,全國約有1,400萬人已接種疫苗,除採購外還積極爭取代工生產授權,至今已可生產四種疫苗,至少三點值得台灣學習,南韓政府表示,要成為全球疫苗生產重鎮。

1.努力進口疫苗

六月底前,南韓約1,400萬人已經接種疫苗,從圖片中看到疫苗接種的比例,紅色上面這條線就南韓將近三成的人至少接種一劑疫苗,台灣是下面這條線,還在個位數字,這幾個禮拜努力往上爬,差距甚大。

(圖片來源:翻攝曾獻瑩youtube影片。)

南韓推動打疫苗,政府也放寬防疫限制措施。從七月份開始,已接種一劑A Z或輝瑞疫苗的人,可以參加大型的家族聚會跟宗教活動,在戶外也不必戴口罩;已完整接種兩劑疫苗者,不限制社交互動,出國旅遊、或接觸確診者也不必隔離。

2.取得代工生產授權

南韓除了採購疫苗外,也積極爭取代工生產,南韓總統文在寅訪問美國時,提出晶片換疫苗的策略,承諾到美國投資半導體生產晶片,換取美國授權南韓可以在國內生產疫苗。

目前南韓已在取得代工生產四種新冠疫苗的權利,分別是莫德納(Moderna)疫苗、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疫苗、諾瓦瓦克斯(Novavax)疫苗,及俄羅斯的史普尼克五號(Sputnik V)疫苗。

3.自主研發疫苗

不只代工,南韓也全力開發國產疫苗。南韓政府企業合作,三星已經跟莫德納簽約,今年第三季就可生產莫德納的疫苗;其他的公司SK生物公司,去年7月就跟AZ簽約,今年得到歐盟的批准;去年8月就已經跟諾瓦瓦克斯簽約代工生產,今年4月也獲得了批准。

(圖片來源:翻攝曾獻瑩youtube影片。)

其他的7家公司跟4家公司,分別在今年的2月跟4月跟史普尼克五號疫苗簽訂合約,疫苗的生產需要超前部署,也需要國家策略的配合。

反觀台灣,台積電去美國投資設廠到底換得了什麼?值得我們深思。

南韓除了積極的代工生產的策略之外,也自主研發同步在進行中,五家藥廠已經展開第一期或第二期的臨床試驗,部分業者今年稍晩就要進入第三期的試驗,也透過技術轉移,還有共同開發的方式要取得mRNA疫苗的技術,南韓政府表示明年期待就能開發出mRAN疫苗。

南韓政府積極佈局,有一個清楚的目標,要成為全球疫苗的生產重鎮,台灣是不是該有更積極的疫苗策略呢?看看人家怎麼做的,值得我們一起學習!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做家事好無聊? 爸媽別忘了孩子這特性

記憶中妹妹當時還沒出生,我約莫四歲,媽媽每天煮飯、洗碗、折衣服……時,她都會讓我坐在嬰兒高腳椅上,確保安全距離,開啟收音機讓我聽著各式演講的錄音帶。偶爾,她會轉頭望著我,對我微笑。記憶中的氛圍是開心的,好像很好玩,讓我也想做她做的家事。

妹妹出生後,演講的錄音帶繼續放著,我除了看媽媽做家事,也成為媽媽的得力助手,幫忙照看還是嬰兒的妹妹。後來,我已經可以做點簡單的事,媽媽會開始把做家事編成一件有趣的。比方說,當時並沒有免洗紙尿布,尿布是白紗布做成,折尿布她會說:「你看,像不像我煎你最愛的蛋餅,要對折再折?來,我們來玩煎蛋餅的遊戲。」之後,我甚至可以獨自折完所有尿布,原因無他,就只是我太愛吃蛋餅,想學如何煎。

再長大些,洗碗時,她會在一個盆子裡先放適量洗碗精,加水起出許多泡泡,媽媽說:「你看,像不像天上的雲朵? 」她會編一個雲朵的故事。沖洗時則說:「像不像下大雨了?洗掉地上的所有髒東西。」我看著那些泡泡真是驚喜無比,妹妹長大點後,我們倆都很期待洗碗,想玩雲朵泡泡的遊戲。

孩童時期充滿無限想像,藉著玩遊戲來學習許多事,會變得輕而易舉,而玩遊戲又是件快樂的事。媽媽讓做家事成為一件件有趣的事,使我們成長的過程,對做家事或煮飯愈來愈得心應手,甚至成年後我和妹妹看著做菜節目、食譜、或現在的新行業「整理設計師」如何整理衣服,模仿那些獨到的方法,做的時候,我們會不自覺開始說笑話,因為所做的事,是一件快樂的事。

長大後才知道,當時小時候洗完碗,爸媽會再去沖洗一遍,我們做不夠完善的家事他們也不會指責,沒有扼殺我們做家事的熱誠,對此,我非常感激。

(林靜嫺/社團法人台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專員)

以上言論,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生活中心歡迎大家投稿,請來信至 [email protected]

以色列疫苗施打率全球第一 民團:值得台灣學習

新一波本土疫情爆發,全台自5月19日進入三級警戒,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23)日宣布,三級警戒維持至7月12日,希望全民再忍耐。家庭主流化聯盟召集人曾獻瑩表示,面對狡猾的病毒,很多國外的作法值得我們參考學習,特別是以色列。

曾獻瑩指出,以色列的疫苗採購與接種可謂領先全球,以色列人口866萬人,疫苗接種率達63.45%,反觀台灣人口2,382萬人,疫苗接種率僅4.14%;其實以色列的疫情也曾經相當嚴峻過,今年1月,以色列每天多達1萬例確診,陷入困境。

以色列的疫苗接種覆蓋率領先全球,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又有哪些可以供台灣學習的呢?

曾獻瑩覺得至少3點值得學習。

1.疫苗採購國家總理出面

為了讓以色列爭取到最早和大量的輝瑞疫苗,以色列總理親自出面領導協調,最後成功用其數據交換輝瑞疫苗,並承諾幫助輝瑞回答重要的研究問題:「全國要達到多少疫苗覆蓋率才能達到全體免疫?」

以色列的總理親自打電話給輝瑞的CEO高達30次之多,媒體報導指出,輝瑞的CEO非常佩服以色列的總理執著且堅定的態度,這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2.以超強執行力,推動全民接種

從去年的12月起,以色列人民至少接受一劑以上的比例,三個月多的時間達到覆蓋率6成,疫苗接種的速度比病毒傳播的速度還快,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而台灣的疫苗接種率,還在個位數字。

(圖片來源:翻攝曾獻瑩youtube影片。)

由於疫情趨緩,以色列今年4月取消戶外戴口罩的限制;以色列衛生部長宣布,6月15日起民眾在室內活動無須戴口罩,大部份防疫措施已經解除。

3.疫苗交易公開透明

以色列政府在採購疫苗過程中,也曾被民眾質疑。以色列政府表示,僅提供輝瑞跟流行病相關的聚合數據,且相關個人隱私資料都有匿名。為了讓民眾了解,以色列政府讓相關資訊透明,甚至在google上可以查到以色列政府跟輝瑞的協議書。

以色列防疫成功,以全球第一的疫苗施打率受到全球矚目,曾獻瑩也向政府喊話,希望政府謙卑謙卑再謙卑,一起向國外學習!

(記者畢翠絲/報導)

始終如一!家長團體持續6年把關國中小教材

時逢6月,又到了學校選擇下年度用書的時節。由中華民國全國家長協會、新北市愛芽護兒協會、高雄市家長協會、台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及高雄市家長聯盟等來自全國各地的家長團體,連續第四年自力組成書審小組,審查下一年度教科書,今年重點在追蹤檢討國中小「性解放、同志化(引導孩子成為同志)教育」。

高雄市家長協會洪志和理事長說明,審書是家長(會)的權利,也是義務。他個人在106年從網路媒體看到校園不當教材後,便主動了解。發現真有其事後,能怪孩子嗎?先問問大人自己做了甚麼呢?「我第一件事,先跟我的孩子說『對不起,把拔不知道,學校教科書竟然教這個!』?」從那時起,他每年串聯全國家長團體自力審查教科書。

洪志和表示,過去三年下來,在家長團體及各界多方奔走下,「很感謝翰林、南一及康軒三家出版商願意尊重家長意見,提出了部分修訂;同時也感謝教育部從善如流地同意修訂……但也很遺憾,仍有部分未改,我們還在努力。」

他強調,「因各家出版時間不一,只得分批收集檢閱。後來疫情爆發,北中南家長無法一次集中審查,只能分時分區分人來執行,並在線上討論綜整,耗費許多時力。但是,為了孩子的教育,我們絕對不會放棄;對書商,我們絕對不會鬆懈!」

同志化教育是指帶入性別光譜、變性、男與男、女與女等多元情慾內容,並不適合心智發展尚未成熟之國小學生、以及正經歷身心快速成長與變化的國中學生。先談往年審查問題卻仍未改的部分:

一、翰林版小四上綜合活動課本要學生思辨兩位男生牽手的看法。

翰林版小四上綜合活動108/6版67頁(圖片來源:高雄市家長協會提供)

家長反映:對心智年齡尚未成熟,兩小無猜的同性手牽手本無特別之處,此內容是強迫分化同性與異性友誼的教學,教師的引導更是依據老師個人立場、現場教學狀況而定,家長無從把關,避免孩子免於同志「化」教育的危機。

二、南一版小五下藝文課本敘文「男生的身體,卻有女生的靈魂,玩芭比娃娃」

南一版小五下藝術與人文104/2版81頁。(圖片來源:高雄市家長協會提供)

家長反映:小孩的玩具本沒有規定男生不能玩芭比娃娃,女生不該玩汽車,課本應鼓勵孩子學習尊重,以鼓勵、包容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內文卻以「男生的身體,卻有女生的靈魂?」呈現,教材應根據醫學、科學研究,不因意識形態起舞。(目前未成年的性別不安(青春期初發型性別不安、速發行性別不安)並未確定是否為暫時或長期性的,相關內容應謹慎斟酌,參考資料兒童及青少年性別不安―文獻回顧

三、康軒版小六上健體課本,先敘述「如果抱持著錯誤的性別價值觀,…這種偏差的觀念可能會助長犯罪,必須加以導正」,緊接著列出「性別印象檢視表:1女生是否比較細心、溫柔?2.男生是否比較勇敢、大膽?…10. 搬重物是男生的工作,女生比較適合做精細的工」?要求學生自我檢視。

康軒版小六上健體108/9版158頁。(圖片來源:高雄市家長協會提供)

家長反映:男生女生因為生理心理天生的差異,形成多數對於兩性的印象。孩子需要的是尊重兩性的不同,課本不應以「恐嚇」的方式讓孩子懼怕,擔心自己的想法不合「教材」可能導致犯罪。

今年新檢視出的兩項不當部分,均為南一的教科書。

一、南一版國中一上健體課本,述文「大家都需要性別友善廁所…或稱為無性別廁所,目的是為了取消進入廁所的性別限制」。

南一版國中一上健體109/8,59頁。(圖片來源:高雄市家長協會提供)

家長反映:置入性行銷性別友善廁所的美意時,卻絲毫未提及性別友善廁所的安全,國內不幸案件層出不窮,教材內容不應忽視家長憂慮及社會爭議!若將來校園性別友善廁所發生任何不幸,是追究出版商還是申請國賠?

二、南一版國中二上健體課本,要求學生寫信給學校、家長「澄清信」,以及寫給愛滋病患鼓勵持續用藥……

南一版國中二上健體109/8,53頁。(圖片來源:高雄市家長協會提供)

家長反映:讓孩子在國中時瞭解社會運動、團體施壓的細節合適嗎?此時應教育孩子如何溝通,解決衝突。再者,不應營造「罹患愛滋者」是受害者的狀態,讓青少年義憤填膺,卻對愛滋病患的感染途徑及比例隻字未提。第三,課本鼓勵愛滋病患用藥,對於愛滋病的感染途徑卻避重就輕,更以迷思企圖誤導青少年。

南一版國中二上健體109/8,51頁。(圖片來源:高雄市家長協會提供)

家長質疑此說法有誤?國外研究也指出,性行為的改變、性伴侶的數量增加,均會增加感染HPV的可能性,而男男性行為者較易互相感染。此外,吸菸和免疫力較低的人都屬高危族群。

最後,洪志和舉出去年發生在高雄的實例:去年審書結果發表後,小港區的某國小會長據以要求學校換書。學校先向書商反應,出版商立即回應,當年度爭議頁面以其他貼文遮蓋,承諾下年度修改。該會長才同意放行原採購案,而家長們也在今年確認出版商已修正。

疫情爆發後,北中南家長無法一次集中審查,只能分時分區分人來執行,雖然耗時費力,家長們仍認真一一比對教材。(圖片來源:高雄市家長協會提供)

依上例,洪志和代表審書的家長團體們,坦然表示:「為孩子教育,我們每年會審書並忠實呈現,提供全國家長趨吉避凶。至於書商改不改,責任不在我等,而是在夠不夠硬的家長會長肩膀上啊!」

(教育中心/高雄報導)

Kairos 風向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