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夜難眠精神焦慮 竟是另一半鼾聲雷動惹禍

家住在新北市的60多歲退休夫妻,妻子因睡眠問題導致精神焦慮,白天時常疲累、嗜睡,就醫後發現原因出在丈夫晚上睡覺打呼聲如雷,妻子因較內向,不敢跟丈夫說出實情。丈夫除年紀大、BMI指數、頸圍也過大,主動要求醫師檢查,發現罹患中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經使用攜帶型陽壓呼吸器治療後,二人的睡眠品質皆獲改善。

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台灣約有700萬的人飽受睡眠障礙困擾,其中高達350萬人有睡覺打呼問題。睡覺打呼問題相當普遍,許多人認為很正常,而枕邊人也常常認為習慣就好不以為意,殊不知打呼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的。

楊聰財指出,患者在睡覺時會發生上呼吸道反覆性塌陷,堵住呼吸道造成呼吸變淺且需要費力,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打呼」,嚴重恐會造成氣道完全堵塞,引發窒息致命危機。

睡眠呼吸中止症高危群。(圖片提供:楊聰財醫師)

楊聰財說明,「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因為晚上睡覺吸氧量不足導致血氧飽和度不夠,影響人體排毒不完全,長期會造成心臟血管和新陳代謝的疾病,也容易因半夜頻尿而導致睡眠品質變差,造成白天精神不佳的惡性循環,千萬不能輕忽「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問題。

針對「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的檢測及治療,過去檢查都需要到醫院睡眠中心檢查室,檢測時需要在身上貼許多偵測貼片,加上對睡眠環境不熟悉,容易出現患者因過度緊張或睡不著而影響檢測結果。目前可攜式的睡眠掃描儀,患者可攜帶儀器回家自我檢測,在家中熟悉的環境睡眠,並透過心跳血壓、血氧濃度及呼吸頻率便可以大幅提升檢測的準確性。

楊聰財提醒,睡不好覺百病生,擁有好的睡眠品質很重要,當發現失眠影響白天精神時,應盡快就醫檢查,平常也應留意飲食習慣,不要過度依賴提神飲料,同時保持適度運動,才能一覺到天亮。

柏林問卷-睡眠呼吸中止症自我檢測量表。(圖片提供:楊聰財醫師)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心臟死後」肺臟移植手術 台大完成首例

台大醫院胸腔外科團隊昨(12)日發表去年完成全台第一例心死後肺臟移植手術,創器官移植手術里程碑,台大胸腔外科主任徐紹勛表示,未來希望能有更多器官來源,增加肺臟移植率。

台灣2017年通過可施行TypeⅢDCD(心臟死後器官捐贈,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簡稱DCD)的規定,台大醫院去年完成全台首例「心臟死後器官捐贈」肺部移植手術,由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徐紹勛團隊執行,在不使用葉克膜輔助下,順利完成手術。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黃俊升表示,器官移植主要分為三大類,腦死器捐、活體器捐、心死器捐。DCD與一般器捐的不同在於,一般器捐是在病人「腦死」後執行,「腦死」後捐贈者心臟仍會搏動,心臟與其他功能還十分健全,僅腦部功能無法恢復;DCD捐贈技術門檻跟一般器捐不同,腦死是身體所有功能都很健全,器官拿下來狀況佳,可心臟一旦停止跳動,其他器官就跟著衰變,得靠更多的技術維持其功能。

去年台大醫院一位37歲的腦死病人,於捐贈器官過程中因為急性心肌梗塞猝死,當下決定啟動DCD流程,在病人心跳循環停止死亡後,由麻醉科給予抗凝血劑後,依「心臟死後器官捐贈」流程,在不使用葉克膜輔助下,順利取得肺臟跟肝臟。

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徐紹勛表示,接受肺臟捐贈的民進黨前立委蔡啟芳,當時因肺阻塞晚期已住進加護病房,身體狀況不佳,連喘氣都很困難,但幸運地接受肺臟移植,身體功能恢復到正常人的9成,預後良好可正常作息。

徐紹勛指出,國內2017年通過允許施行可控制的DCD的相關作業守則,迄今全國每年約有12例的器官捐贈是經由CDC的方式來執行,約占全國器捐總量10%,去年更多達20例,占全體器官移植的10%。

台大醫院生醫倫理中心主任蔡甫昌說,DCD已被國際間認可為一個合法且可以有效提升器官捐贈率的器捐方式,而可控制的DCD即包含願意在死後捐贈器官的末期病人(Type III CDC)以及已經預計進行捐贈器官卻在手術完成前發生不預期死亡的腦死病人(Type IV CDC)。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這項手術看似簡單,其實有許多需要思考的點,尤其是倫理議題;吳明賢強調台大醫院是世界一流的大學醫院,要瞄準未來,針對現在未解決的去做,儘管過程花了很多氣力,但突顯台大醫院健康至上、生命無價的核心價值。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風向觀點:政治人物,該為破壞婚姻的樣貌負責

婚、育的變化與整個社會的氛圍有關。所謂氛圍,不是政府給了多少補助、生一胎能拿多少錢,而是從政府到民眾,整個社會對於婚姻、生育的態度。

每月10日政府公佈上月人口數據,讓人不得不為國家未來的發展感到憂慮。我國人口史上,單月出生人數從未低於12,000人,但今年一、二月份的出生人口均未超過這個數字;單月出生人口均未低於死亡人口3,000人,但今年一、二份分別為-6,731人及-3,359人;每年一、二月份是結婚的大月,去年一、二月結婚對數已創新低,但還有23,306對,今年卻僅有18,067對,較去年同期少了5,239對。

看到這個數字,不知道還有誰對臺灣少子女化的扳回感到樂觀。日前風向新聞報導在國發會的主導下,行政院各部會為少子女化射出一堆箭,企圖將2020年0.99總生育,到2030年可以拉抬至1.4。這種吹哨壯膽式的口號,不知道還有誰會相信。

其實,最嚴重的思考,根據部分家庭教育工作者在第一線的感受,年輕人不止為經濟力不足而不生,而是根本沒有把生育列入他們的生涯規劃。或許時間到了有可能變化,但顯然現在7、8年級的適婚族,生養後代放進思考的為數不多,甚至包括婚姻。這是整個社會,將婚姻塗上一層又一層陰影所致。

我們不得不再次提到婚姻制度遭受名人踐踏產生的負面效應。當今政府極力倡導人權,欲使人權成為政府的DNA,於是女性主義、性別平等、掙脫父系霸權,幾乎成了當今政府的信仰之一。然而即便在這種氛圍下,當執政黨的女性發言人被發現與男性立委過從甚密、同進同出後,還得說是自己將房子分租給立委這種連自己都不相信的理由。究竟哪個女性會將自己所住的房分租給一名、而且僅有一名男性?是她不知人言可畏,還是不懼人言可畏?是她不知道要避嫌,還是不覺得要避嫌?她為什麼要告訴一位男性,她家裡還有一個空房,可以租給男性?她是在屈從之下同意分租,還是不覺得男性可能管不住下半身,也不認為男性可能管不住下半身是一件不得了的事?她為什麼要同意一位,而且只有一位與他沒有任何關係,甚至過去還有感情不良記錄的男性長期與她共處一室,而且還要為他買早餐,接送上班?

而此男性立委會向一位未婚的單身女性分租房間,是他認為不會引起太太的疑竇、太太不敢有疑竇,還是根本習慣了而無所疑竇?他太太知道了丈夫向一位、而且只有一位單身女性分租房間,她可以接受嗎?她可以不接受嗎?當她不接受的時候,結果會是如何?其他做太太的,當妳的先生一週多日要留在異地,卻向一位單身女性分租房間,妳可以接受嗎?王太太為什麼沒有提出質疑?是她心裡有數必然發生?還是她根本不敢提出質疑?

如果,上述兩位女性沒有說出事實,這就是女性主義者每次撻伐的父權霸凌,也是名人塑造出的婚姻樣貌。然而,強調人權的執政黨卻對此完全沒有吭聲,讓女性發言人犧牲自己的名節,讓立委太太連質疑先生為什麼向一位單身女性分租房子都不能,還要為著完全不合邏輯的八卦劇情撐腰。讀者不覺得,這兩位女性必須為了一個男人的權與錢犧牲自己、受盡凌辱、非常難堪嗎?如果這種男人沒有被撻伐,未來社會上仍然充滿男性父權文化,未婚的女性們還會對婚姻有絲毫的憧憬嗎?

做為媒體,不得不憐憫男性政治人物身旁的女人。為了保護為他付出的男人,她們做盡了一切,卻還是被她的男人所踐踏,而且被踐踏了還不敢說話。但是另外一些女人,尤其是女性主義立委,我們認為,妳們回家吧。妳們沒有為女性該擁有的婚姻說話,沒有所有的太太們說話,妳們沒有權利代表女性。

(專欄作者/予子將)

愛美除痣意外揪出惡性黑色素瘤 醫:5部位冒黑點要當心

30多歲妙齡女小涵,因為愛美想除掉痣前往皮膚科診所諮詢,卻意外揪出手指上一顆不規則的黑痣恐有病變疑慮。經轉診大醫院進行皮膚切片後,證實為惡性黑色素瘤,在醫師建議下除了進行手術切除患部,也進行前哨淋巴結切片,發現該痣的深度雖然不深,但已有擴散跡象,屬第三期惡性黑色素瘤。因BRAF基因檢測呈現陽性反應,小涵也開始進行標靶藥物治療。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 x 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提醒,亞洲人惡性黑色素瘤的好發部位為四肢肢端,包括:手指、腳趾、手掌、腳掌及趾甲等較難察覺處;但僅不到1成民眾會特別留意指甲、腳底等部位,而錯失早期的黃金治療期。

(圖片提供:臺灣皮膚科醫學會 x 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

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整理民眾對於痣的三大NG迷思:

一、長痣不自知,恐埋惡性黑色素瘤危機。半數民眾平常不會主動觀察身上的痣外,高達6成民眾無法分辨身上的痣是否是近一年新增或幾乎無特別留意過痣何時出現。

、只重命相與外在美,恐遺漏惡性黑色素瘤好發位置。亞洲人惡性黑色素瘤的好發部位為四肢肢端,如手指腳趾、手掌腳掌、趾甲等較難察覺處。但民眾對指甲、腳底等肢端痣的重視程度相當低,僅不到1成民眾會特別留意指甲、腳底等部位,恐錯失惡性黑色素瘤早期的黃金治療期。

三、不痛不流血就安心?錯誤疾病認知恐延誤關鍵期。民眾認為痣有健康疑慮的前三名分別為會痛、潰瘍有傷口與會流血,皆有高達7成的認知度。但對於痣的大小、顏色、形狀等產生變化時,有可能是惡性黑色素瘤徵兆症的認知則敬陪末座。


(圖片提供:臺灣皮膚科醫學會 x 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

朱家瑜提醒,惡性黑色素瘤為台灣少見的癌症,但惡化速度極快且癌細胞容易轉移,治療困難。提醒民眾除了多加留意,若一旦發現痣的外觀出現變化,如擴大、不規則、顏色不均等,就須提高警覺,並非會痛、會流血才是有問題的痣。

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吳教恩表示,惡性黑色素瘤早期發現且進行手術切除,第一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可達80%以上,但進程惡化速度極快,第4期患者5年存活率只剩10%,平均存活時間小於1年。

吳教恩說明,罹患惡性黑色素瘤,第一步應手術切除,並建議進行前哨淋巴結切片檢查,評估是否出現癌細胞轉移;若發生癌細胞轉移,可接受BRAF基因檢測,呈現陽性反應者適合搭配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等輔助療法,大幅降低癌症復發機率、延長患者無惡化存活期。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風向觀點:政治人物對婚姻的不忠,影響每個家庭既深且遠

做為一個關切家庭教育及政策的媒體,我們認為,除了經濟的壓力,個人主義、類婚姻過多、媒體報導讓婚姻沒有令人羡慕之處,是現今適婚族不結婚的三大原因。而名人所造成的風行草偃,正助長了婚姻的負面形象。

男性政治人物對婚姻的不忠,在政治圈內一向不會成為絕緣的新聞。關於被狗仔追到之後,過去政治人物有的聲稱拉肚子,才與女性友人到汽車旅館上廁所;有的聲稱天天半夜與女研究生在研究室裡磨蹭,都是為了研究論文。這回,主事者放著立院為立委準備好休息的會館不住,聲稱在黨的女發言人家裡過夜,乃是與其分租房子。依臺灣民眾對男性政治人物控制下半身能力的認識,只是不知還有沒有更荒唐的理由可以編織。

日前一位女星在談話節目中,言及單身母親扶養其長大的辛苦,被網友大肆抨擊,認為女星母親身為小三,真正辛苦的是正宮,小三破壞人家的家庭,何辛苦可言?顯然,台灣社會的民情,接受婚外情的程度仍然很低,依舊認為這是一個破壞家庭的行徑。然而近十餘年來,臺灣已經逐漸轉換成為個人主義暢行的社會,主政者甚至要求將人權做為政府的DNA。然而一般人卻將人權轉換成為個人主義,於是即便民意不許,公投反對,政府仍然陸續通過同性婚姻、通姦除罪。但從上述小三女星被網友撻伐可見,民眾其實並不對婚外情埋單。政府強推的結果,造成臺灣變成一個「思想保守,行為放浪」的社會-人人都想感情自由,無論有無婚姻;人人都想性行為開放,但不接受小三出來申張自己的不易。

最後的結果就是,由於付出的代償僅剩下幾萬到幾十萬元的民事賠償,所以通姦除罪化了,有機會外遇之士更願意嘗試眼前的試探。但其實民情並不接受,所以被狗仔跟上的政治人物,只能找一些連自己都不相信、看看選民會不會笨到接受的理由。其實,他們非常清楚,這些婚外情,都是政敵要扳倒他們的武器,只剩下,那些為丈夫的政治地位付出一切的太太們,願不願意再次站出來踩踏自己僅有的尊嚴。

雖然不婚、不生的原因不全然因為如此,但是我們要說,政治人物為婚姻的忠誠立下非常不良的示範,也為下一代對婚姻打了不該打的預防針。於是既然早晚都要偷吃,或是婚後偷吃還要挨罵,為什麼還要進入婚姻?婚姻制度在名人效應的破壞下,就成了可有可無的機制;而在婚姻優勢不成立下,生育當然也變成影響個人主義的羈絆。如此之後,無論政府再多補助、優惠政策,適婚族生涯中哪還會有結婚、生育的規劃?而當這些廟堂之上的袞袞大公暢言婚姻、家庭、公平、正義,哪裡還有人願意相信?人與人的誠信,就在名人對婚姻的不忠下,蕩然無存了。

(專欄作者/予子將)

感冒喘咳掉出子宮肌瘤!醫揭5徵兆 貧血、腹痛莫輕忽

如廁時一陣猛咳,下體竟掉出10公分大肌瘤!一名42歲陳小姐感冒出現嚴重喘咳,先後求診中醫及診所,後因反覆發燒至國泰綜合醫院急診室求治,發現白血球過高立住院治療。然於住院期間如廁時一陣猛咳後,下體掉出大肌瘤,安排微創子宮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隔天順利出院。

擔任教職的陳小姐,因月經量多、貧血容易頭暈,加上頻尿,原以為是長期久站,太疲累所致。住院期間,陳小姐如廁時一陣猛咳後,下體掉出一團約10公分的組織,經超音波檢查發現是黏膜下肌瘤組織,且原本6到7.5公分大小的子宮已被撐大14公分。

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蔡亞倫表示,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疾病,好發於30歲以上育齡婦女,發生率約20%,40至50歲發病率可高達30-40%。子宮肌瘤發生原因目前尚未明確,可能與遺傳基因、荷爾蒙變化、個人體質、肥胖等因素有關。

蔡亞倫指出,子宮肌瘤多為良性腫瘤,但症狀嚴重時造成經血量大、貧血及不孕。如果不大且位置没有壓迫子宮腔,通常没有症狀,如肌肉層或黏膜下肌瘤太大或壓迫子宮腔時,常見的症狀包括:血塊增加或月經量過多導致貧血,若腹腔內肌瘤太大壓迫鄰近器官,可能會壓迫膀胱、直腸導致頻尿及便秘。

子宮肌瘤的治療,取決於肌瘤大小、生長部位、有否合併經血過多、貧血、痛經、壓迫症狀(如頻尿、腰酸背痛)等,剛開始可嘗試經由藥物治療,如果無法使用藥物或藥物治療無效者,即須施行手術治療。手術方法根據腫瘤位置、數量及大小可選擇傳統開腹手術、微創內視鏡手術(達文西手術、腹腔鏡手術)及微創子宮鏡手術。

蔡亞倫提醒,子宮肌瘤視情況可先以藥物治療改善症狀,再評估是否有侵入性治療的必要性;若出現不正常出血、貧血、腹痛、頻尿、便祕等,就得盡早就醫,不要輕忽。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風向觀點:婚姻,不像媒體說的那麼不堪

兩位體育轉戰演演藝界的跨國婚姻佔據多日媒體版面。跨國婚姻在民情、文化、原生家庭都有格外不易之處。不過,對於這次影劇新聞的處理,我們實在有話要說。

女主角是日本的「國民女兒」,小時候桌球邊打邊哭的畫面,讓她從小在日本家喻戶曉。更因為曾高居世界排名第4,體育的成就非凡。以咱們的形容,就是「日本之光」。而男主角雖然也是我國桌球國手,英俊帥氣,但最高世界排名最高僅47名。當時結婚之初,就被日本媒體酸味十足地說成女主角「下嫁」男主角,彷彿女主角的身份不同,要嫁也是嫁日本人,怎麼可以嫁給臺灣人呢?

坦白說,從結婚之始,就註定這是一場被放在金魚缸裡檢驗的婚姻。部分媒體簡直是用咒詛的心態,把這場婚姻放在轉盤上、360度無死角窺視。因此,岳母來臺灣住,媒體有意見;老公去拍綜藝節晚上沒回家,媒體有意見;太太沒戴婚戒,媒體有意見;太太自己開公司,媒體也有意見。連夫妻兩個吵架時罵了什麼,媒體也能鉅細靡遺,彷彿記者就在現場錄音。而女主角回到日本,媒體傾全力盯著,以乎巴不得直接拍下證據,好證明兩人婚姻已走到終點。

就算明明沒事的婚姻,被媒體如此盯上,恐怕也很難走下去。似乎當事人不吵架、不翻桌,就不符合眾人期待。如果說,這是一場被媒體搞砸的婚禮,可能一點都不為過。

我國的生育率垂直下降,結婚對數崩塌式的下跌。學者研究首要原因是「不明白婚姻家庭的意義與價值」;另外有基金會調查,「沒有營造一個利於婚、育的環境」才是真正讓適婚族望之卻步的原因。何謂「不明白婚姻家庭的意義與價值」、「沒有營造一個利於婚、育的環境」?當媒體不斷揭人瘡疤、挖人隱私,不斷獨家名人的負面婚姻,似乎沒把別人的婚姻搞砸誓不甘休,順便也將婚姻污名化。如此之下,一般民眾會對婚姻懷有憧憬,會對婚姻持有正面態度,認為這個一個友善婚姻、愛護家庭的社會?

其實,根據2020年美國的研究,一半以上的已婚者,對於婚姻整體感到滿意;整個婚姻過程超過一半時間感到滿意。甚至推翻了過去生了第一胎,婚姻滿意度便直線下降的U型理論;而對婚姻不滿意的已婚者,事實上在進入婚姻的時候,兩人互動就處在危機狀態,例如同居、未婚生子,或是因為有了孩子才結婚。

說穿了,這個社會的婚姻,部分是被媒體說爛的。動輒共處40、50年的美滿婚姻,鮮有媒體願意報導;反而一些名人婚姻吵架、鬥嘴的小事,媒體像是噬血,說到風、雨就來。這樣的報導,對於社會有幫助嗎?至少,對於當事人的婚姻有幫助嗎?非把人家的婚姻搞垮,才顯得出媒體的威力嗎?

做為一個媒體,風向觀點認為,婚姻家庭是一個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礎。所以我們提倡婚姻是可以學習的、關係是可以改善的、互動是可以調整的。很多動盪的婚姻,如果可以學到正面思維、關係經營、衝突處理、互動溝通,都有機會救得回來,絕對不是一般八卦媒體所形容的如此不堪。

 現在社會上有許多婚姻教育的課程可供學習,讓已婚者得以在愛裡享受婚姻、得著幸福。別再相信那些媒體為了點閱率的怪力亂神、加油添醋,人人都可以擁有美好婚姻。

(專欄作者/予子將)

逆轉9次流產! 胚胎著床「黃金時間」是關鍵

台灣不孕症發生率約為15%,相當於每七對夫妻就有一對不孕!在反覆性著床失敗的不孕案例中,有近1/3婦女會有著床窗期偏移的問題,若是在子宮內膜尚未達到完全成熟的情況下,也可能增加後續自然流產的發生率。

今年38歲的黃小姐,歷經了反覆9次的流產,過去5年嘗試過包括試管嬰兒等各種方法懷孕,花費近百萬,仍找不到懷孕失敗的原因,讓她一度絕望想放棄,直到醫療團隊找到胚胎著床的「黃金時間」,終於讓她如願懷孕。

新光醫院生殖團隊李毅評醫師表示,胚胎著床也有良辰吉時,運用「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MIRA™」技術,發現黃小姐的窗期較一般人延後24小時,導致過去的胚胎無法在理想的時間點著床。

李毅評指出,由於子宮內膜隨著年齡增長,易導致著床窗期偏移,經透過調整植入時間,終於讓黃小姐成功懷胎,目前已懷孕接近20週。

李毅評說明,人工生殖費用昂貴,平均每周期花費15到20萬元,且未必會成功,臨床經驗觀察,這對不孕夫妻形成相當大的經濟壓力,但若能借助「精準醫療」的發展,運用個人化生殖技術將胚胎精準植入,有效提高胚胎成功著床機率,不僅有助提升台灣的生育率,還能大幅減輕不孕症家庭的負擔。

台灣不孕症發生率約為15%,相當於每七對夫妻就有一對不孕!在反覆性著床失敗的不孕案例中,有近1/3婦女會有著床窗期偏移的問題,若是在子宮內膜尚未達到完全成熟的情況下,也可能增加後續自然流產的發生率。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驚!台灣肥胖率突破2成 全台超過350萬有肥胖症

台灣18歲以上的成年人,有將近5成的人體重超標,其中又以男性比例較高。108年台灣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八項與肥胖相關,研究顯示,肥胖患者相較於體重健康者,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超過7倍!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肥胖視為一種慢性疾病。

國民健康署代理署長賈淑麗表示:「希望透過環境和完備的照護策略,提高大家對體重管理的認知,也鼓勵大家健康飲食揪團、運動也揪團。」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楊宜青表示,根據最新2016-2019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台灣成年人過重及肥胖率已達到47.9%,肥胖率也突破20%,意味全台超過350萬人有肥胖症困擾。

楊宜青指出,相較於體重健康者,肥胖者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7倍,其他疾病包括了腦血管疾病、癌症、高血壓性疾病、心臟疾病、腎臟疾病、腎炎、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都是國人常見的死亡因素,也都是肥胖引起的疾病。

一項國際大型調查結果顯示,近7成的肥胖症患者渴望醫師和他們討論體重,但在醫病間未討論體重的情況之中,絕大多數的醫師認為「病患對體重控制沒有興趣」,可見醫病間的認知有極大落差。

(圖片提供:台灣肥胖醫學會)

肥胖成因複雜   非少吃多動就能改善

台灣肥胖醫學會秘書長張皓翔表示,台灣有87%的民眾表示打算減重,但實際與醫護討論體重控制的僅有22%,他呼籲醫護人員,面對害羞、未主動尋求協助的患者,主動關心並提出體重控制相關話題,使患者了解專業醫療可以提供協助。

張皓翔指出,肥胖成因複雜,與個人體質,像是基因、荷爾蒙與環境等關聯密切,並非僅靠少吃多動就能改善體重,無法控制不單純是意志力的問題;醫病溝通是體重管理的關鍵,同時民眾也應營造正面友善的社會氛圍、消弭歧視,才能讓患者願意主動尋求協助。

台灣肥胖醫學會提出「診間停看聽」簡單三步驟,期盼打造友善的看診環境,藉由醫療專業人員主動的關懷以及患者不害羞地開口,讓體重控制不再孤單。

「停」確認:患者進入診間坐上診療椅之前先停一停,先測量身高體重,確認體位 BMI 值。

「看」關懷:醫護人員看診時發現 BMI 值超標病患,主動關懷患者的體重控制狀況。

「聽」支持:傾聽患者對於體重控制的想法,對患者嘗試體重控制意願表達支持,開啟醫病 溝通、交流體重控制的觀念,協助患者改善生活環境,提高體重控制行動力。

(圖片提供:台灣肥胖醫學會)

世界肥胖聯盟特別打破傳統將Obesity(肥胖)的拼法反轉變成Ytisebo,讓民眾瞭解肥胖是一種疾病,有時無法控制不單純是意志力的問題,藉此創造正面友善的社會氛圍,消弭歧視和標籤化,鼓勵患者願意尋求協助。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美眾議院通過《平等法案》 葛福臨牧師鼓勵信徒向議員表達強烈反對

美國眾議院上月25日下午通過《平等法案》(Equality Act),這項法案被視為新總統拜登(Joe Biden)向LGBTQI選民兌現上任百日內的承諾。對此,美國葛福臨牧師(Franklin Graham)緊急發出代禱信,說明該法案對宗教自由的衝擊外,也鼓勵信徒不要再沉默。向州議員表達對該法案的強烈反對。

葛福臨牧師在信中提到《平等法案》已造成全民、企業和宗教極大威脅。他指出,該法案齊頭式的性別平等政策,使得公共機關組織,如學校、醫院及教會等,都必須被迫接受不符合他們價值觀的性別認同,人們可能因為使用錯誤的性別代名詞遭到罰款或失業。同時,該法案也影響婦女權益,因為它允許跨性別者進入女性浴廁及更衣室可能衍生出婦女安全問題,其中也包含監獄場所。

另方面,該法案也干預第一線醫療人員的判斷,剝奪醫療人員的良心權利,迫使醫生和醫療人員必須操作變性治療以符合政治正確,尤其天主教或有信仰背景的醫院將面臨更大的衝突。宗教自由方面,《平等法案》也會剝奪基督教和其他宗教雇用共同信徒的人,宗教組織被迫雇用對其信仰懷有敵意的人,這些人對信仰及使命沒有激情,又如何能和其他人一起同工。

更可怕的是,如果這些公共機關組織拒絕實施《平等法案》,政府能夠以此威脅不再提供相關資助或認證,法案的懲罰條款將成為政府逼迫人民就範的工具。葛福臨牧師表示,《平等法案》是具高度侵入性,且造成令人難以罝信的深遠影響。

葛福臨牧師在信中呼籲,有信仰的人請繼續禱告,教會更需要組織地代禱行動;除了禱告,他也鼓勵人們勇敢做出行動,向眾參議兩院的議員表達強烈對《平等法案》反對,並要求他們投下反對票。

據了解,《平等法案》在眾議院通過第一輪表決,將在參議院進行二輪表決;依照目前參議院的狀況,共和黨和民主黨席次平分秋色,而副總統賀綿麗(Kamala Harris)是參議院議長,法案在票數相同情況下,將投下關鍵性的一票。(艾以琳/綜合外電報導)

保護「我的小小肺」 董氏呼籲菸害防制必須超前布署

剛開學,學校老師就急問:「發現孩子在校園吸菸、集體使用新型菸品,怎麼辦?」董氏基金會提醒:面對菸害防制要如同防疫,傳統菸品如果是病毒,新型菸品就是變種病毒,對菸害一定要超前布署!為此基金會特地翻譯整理美國FDA發佈的「吸菸真實代價」系列3部「我的小小肺」影片以及美國網紅宣示戒電子煙的影片,收錄在「華文戒菸網-吸菸真實代價」專區,請老師們下載並利用班會課提供學生觀看(http://bit.ly/2FqS2ee)。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指出,基金會整理的影片分為三部分:

(1) 第一部分:由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製作的「吸菸真實代價」系列影片,其中「我的小小肺」3部影片—「籃球篇」、「滑板篇」及「特技篇」是以動畫拍攝,分別邀請少女饒舌歌手Sky Katz、滑板運動員Tony Hawk、演員Terry Crews等名人配音,將吸菸青少年小小的肺擬人化,不論在打籃球、溜滑板、特技表演,都上場沒多久就掛了,提醒青少年:「年輕就吸菸,讓肺長不大」。

(2) 第二部分也是美國FDA製作的「成癮不美麗」系列電子煙危害三部宣導片:「廁所篇」、「運動篇」、「偷竊篇」,以真實情境提醒青少年:「哪種藥物這麼容易上癮?讓你連電子煙掉進馬桶了,還要伸手下去撿來吸?」…。

(3) 第三部分是美國青少年拒菸組織「真相倡議(The Truth Initiative)」推出「一起戒菸Quit Together」活動,邀請三位共擁有1200多萬粉絲、原本吸電子煙的大咖網紅—Jerry、Tosha及Victoria,以影片在其超高人氣的社群媒體上公開宣示要戒電子煙,揪年輕網友加入他們或為他們集氣:Jerry及Tosha表示有好友家人在身旁支持讓他們很安心;Victoria表示她決志戒掉電子煙並且要在社群媒體上公布整個過程。

林清麗說,再加上美國加州與麻州的「電子煙=瘟疫」、「電子煙背後靈」系列影片,以及蔡依林針對華裔青年的「我拒菸我驕傲」宣導影片與教材,均完整收錄在「華文戒菸網」,供學校師長對學生宣導所有菸品危害。

越早開始接觸越易成癮

台中榮總戒菸治療管理中心主任傅彬貴指出,吸食任何菸品不僅會阻礙腦部血流,加速退化,導致記憶力衰退、失智提前報到,肺部也會因為吸菸刺激而引起發炎反應,阻礙肺部通氣,導致不可逆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就像這影片中的小小肺,稍微動一下就喘,嚴重時坐著躺著就會喘,且越早開始接觸菸品就越容易成癮。

亞太地區拒菸協會(APACT)永久名譽秘書長、美國杜蘭大學名譽教授陳紫郎指出,2018年歐盟資助的研究檢測出市售電子煙含41種有毒化學物質,如今才短短不到三年,澳洲即將發表的最新研究發現增至164種,未來電子煙的危害必超越我們目前的了解。

陳紫郎提醒,台灣過去未開放任何新型菸品,現在更應堅守立場,甚至要像防堵新冠肺炎一樣超前布署,不讓台灣下一代成為新型菸品的受害者。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翻轉少子化危機 1】台灣人口持續負成長 立委邱志偉提「少子化專法」

根據內政部日前公布2020年人口統計,去年1至12月出生人數16萬5249人、創歷年新低;死亡人數17萬3156人,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台灣人口首度呈現負成長。儘管政府提出多項政策因應,卻仍挽救不了日益下跌的生育率。對此,民進黨籍立委邱志偉上月25日舉行「少子化專法」公聽會,表示少子化是國安問題,必須制定專法、成立跨部會政策小組,系統性地執行及持續性地監督,以提升成效。

邱志偉指出,衛福部曾在2017年4月成立「少子化辦公室」,卻只開了1次會議就停擺,形同虛設;他表示,少子化第一個指向不婚不生的年輕世代,但這不只是生育問題,而是社會多面向問題,「工時低薪是勞動部權責、幼童教育費屬教育部權責、房貸青年住宅是內政部權責、稅賦優惠是財政部的權責,這都不是衛福部成立辦公室可以處理,這是整體國安問題。」。

他強調,少子化既然是個系統性的問題,勢必要聯合各機關提出整合性的策略規劃及監督機制。邱志偉提出2項建議:第一由行政院主導成立跨部會之少子化政策小組;第二就是制定專法因應少子化問題。

他以比台灣更早步入少子化高齡社會的日本做為參考,日本自1990年起就在幼托政策上進行種種努力,於2003年7月制定「少子化社會對策基本法」,隨後內閣成立由首相擔任會長,全部閣員參加的少子化社會對策會議,於2004年6月依據該法制定了首部「少子化對策大綱」,並於每5年修正1次。

邱志偉表示,在法制面上比較日本作法,政府制定相應專法,並以規範中央各機關、地方政府、企業、團體,就少子化問題應負之權責及責任,期盼能更有效的解決台灣的少子化問題。他感嘆,如果台灣少子化的問題持續惡化,將影響國家經濟發展,並將削減國家總體競爭力,解決少子化問題迫在眉睫。(艾以琳/綜合報導)

「眼睛乾澀」老婦狂點眼藥水 醫籲乾眼症不代表眼睛缺水

一名70多歲陳姓老婦長期飽受眼睛乾澀、紅腫痠痛之苦,生活極大不便,檢查結果為瞼板腺功能障礙合併乾眼症,雖嘗試熱敷、人工淚液治療均都不見效;所幸經接受脈衝光雷射及瞼板腺擠壓治療,痠脹感、異物感大幅緩解,療程結束後總算解決心頭大患。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角膜暨眼整形科主任江鈞綺表示,乾眼症多與年齡、特殊體質、經常化眼妝、長期使用隱形眼鏡、3C產品有關,患者容易出現眼睛乾、紅腫灼痛疲勞、眼睛有異物感、短暫性視力模糊等乾眼症狀,使得眼睛不適、眼表損害、視力不穩定等。

乾眼症分缺水型與缺油型

江鈞綺指出,乾眼症可分為缺水型與缺油型,前者因淚水分泌不足所致,後者因瞼板腺阻塞、萎縮,使油脂分泌不足,當淚液缺少油脂層,就會加速水分蒸發,大部分的乾眼症均屬於後者;因此,當眼睛出現乾眼症症狀時,並不代表眼睛缺水,更不可自行亂點眼藥水,才不會愈補愈大洞。

江鈞綺說明,目前乾眼症治療以人工淚液為主,但若如陳姓老婦使用人工淚液療效不佳,可透過脈衝光雷射治療,利用光熱原理軟化油脂、抑制發炎反應及加強代謝,提升脂質層的厚度,促進分泌脂質的能力。

完整療程約3次,每兩週需治療一次,可改善乾眼症狀約半年,同時搭配瞼板鑷擠壓眼瞼板,清除皮脂腺,患者首次治療後立即感到症狀大幅改善。

江鈞綺提醒,乾眼症患者應避免長時間用眼,不要過度使用3C產品,飲食方面可適時補充含Omega-3的魚油,如鮭魚、鮪魚、秋刀魚、沙丁魚等,亞麻仁油、酪梨油、核桃等也能增加淚油層功能,若眼睛感到乾澀不適,務必盡速就醫,避免乾眼症惡化影響生活品質。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綠皮香蕉燉雞腳治骨痛? 營養師:血脂恐增高

網路上相傳一帖食譜,將綠皮香蕉與雞腳一起燉煮後食用,「本來拿拐杖,後來喝了一陣子這湯,然後沒再拿拐杖了」。南投一名67歲的林姓婦女覺得「骨輪」容易痛,因此按照食譜料理並且每天都食用,持續兩週,但覺得成效若有似無,膝關節仍隱隱作痛,媳婦看不下去,帶她就醫,確診為退化性關節炎,在藥物治療並避免勞動後,改善症狀。

關節退化初期常見症狀包含不靈活及僵硬感,這種早期症狀一般可以藉由適當的運動及肌肉強化等方式預防惡化。但當關節破壞至一定程度,身體無法自我修復就會造成關節的疼痛,需要長期服藥才能進行一般的活動時,就建議須由專科醫師評估是否須接受手術治療。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室蔡秀雯主任表示,香蕉色香味俱全,營養價值高,綠皮香蕉含有抗性澱粉,有穩定血糖、促進大腸蠕動、降低膽固醇等好處。另外也含維生素c及鉀鎂磷等礦物質,但綠皮香蕉在燉煮過後,水溶性維生素易被破壞,抗性澱粉也會流失,僅剩微量鉀鎂等礦物質。

雞腳不等於膠原蛋白

另外,提到膠原蛋白,大多數人就會聯想到雞腳、豬腳等食物,蔡秀雯指出,上述食物的膠原蛋白分子結構是由大分子組成,不過人體僅能攝取小分子的膠原蛋白。

雞腳中所含的動物膠,就是我們常見於製作果凍的明膠,並不等於膠原蛋白。不過雞腳含有蛋白質,消化吸收後會轉換成胺基酸被身體吸收,胺基酸是膠原蛋白的原料之一。

由於雞腳也含有飽和脂肪酸,血脂肪過高的患者,需要控制攝取量,避免造成身體負擔,平常攝取的蛋、奶、豆、魚、肉類等含有蛋白質之食物,就有足夠的胺基酸來源。

蔡秀雯提醒,民眾若身體不適應該還是要找醫師諮詢、討論專業意見,避免補骨不成反而造成身體負擔。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余苑綺癌症復發 年前發現「肝跟淋巴都有癌細胞」

余苑綺生完第二胎後,發現直腸癌復發,經歷多次開刀和化療,終於開心宣布化療成功,沒想到日前(22日)又傳出復發,經紀人透露,余苑綺是在過年前一天回診,就被醫生告知肝和淋巴均有癌細胞,健康狀況令外界憂心。

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余苑綺經紀人透露,目前先接受3個月的化療,看腫瘤會不會變小,如果沒有變小可能就需要開刀;提及余苑綺的心情,經紀人不捨表示,原本以為康復了,可以跟小孩開心過年,但過年前接獲此噩耗,心情難免有些低落,但為了孩子,她會打起精神勇敢面對日後的治療。

台灣每4分31秒就一人罹癌

台灣每4分31秒就有一人確診罹癌,大腸癌連13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大腸癌罹患年齡逐漸有年輕化趨勢,而診斷時的期別影響存活率,越早發現治癒機率越高!

有一位34歲的楊先生,利用工作空檔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做健康檢查。沒想到,沒有癌症家族史的他,竟意外發現罹患大腸癌,他覺得自己「真的很幸運!」透過健檢提早發現,還能徹底根治。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黃洸偉主任表示,楊先生透過大腸鏡檢查,發現大腸內有一個2公分的腺瘤型瘜肉,在檢查同時也一併切除瘜肉,病理檢查報告確診為大腸癌。

大腸癌分期為零期大腸癌,楊先生的癌細胞僅僅在黏膜層,還沒有擴散到其他部位,切除後的治癒率幾乎是100%,且不需要追加化學治療,後續楊先生也聽醫師建議定期追蹤,深刻體會健檢的重要。

大腸癌有五個危險因子

楊先生表示,自己有15年抽菸史,平日喜歡吃燒烤。醫師說明,一般認定抽菸致病往往與肺相關,但其實菸對全身器官都會造成傷害,抽菸的人罹患大腸癌的平均年齡也比一般人提早兩年。

黃洸偉提醒,不要覺得自己還年輕,就忽略了罹癌風險,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導致大腸癌及其他疾病提早找上門。

目前醫學上發現大腸癌主要有五個危險因子:

1.年紀:50歲以上,男性發生率大於女性。

2.家族病史:大腸癌、直腸癌家族病史。

3.飲食習慣:長期偏愛吃高熱量及燒烤、油炸食物、紅肉吃太多。

4.生活習慣:抽菸、喝酒、久坐、少運動、體重過重。

5.體質:糖尿病、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病患。

隨著飲食習慣逐漸西化,油脂攝取量增加、纖維攝取減少,台灣大腸癌罹患年齡逐漸有年輕化趨勢,。

這幾年來不少名人因腸癌過世,包括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夫人陳萬水、名嘴汪笨湖以及秀場天王豬哥亮、《心海羅盤》主講者葉教授。

黃洸偉提醒,大腸癌0期到1期治療,5年存活率高達8成以上,到了第3期大腸癌5年存活率則降至不到6成,建議一定要定期癌症篩檢。

國健署提醒,目前檢查有「糞便潛血檢查、血色素的測定、肛門指診、大腸及直腸鏡檢、大腸光鋇劑檢查」等,除了養成正常的飲食習慣、注意排便型態,有異狀也要盡早至醫院檢查,尤其是有類似症狀、40歲以上或高危險群的人(如家族史、大腸息肉病史),建議要定期做篩檢。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風向觀點:2021年元月出生不到1萬人,政府還不緊張嗎?

開春上班第一天,發現新年假期開始的小年夜,內政部公佈今天1月的人口狀況。在新年恭禧與鞭炮聲,以及防疫為先不絕於耳的同時,一隻人口大年獸悄悄地來到台灣。2021年1月,我國出生人口數只有9,601人,是政府遷台以來,首次出現單月出生人口低於1萬人以下。1月份是出生人口的大月,如果今年都是這樣,就會引爆人口核彈。

1月8日風向觀點「年輕人用生育數來表達對當今政府的不信任」,就對於2020年12月的出生人口數突然高達17,547人表示質疑;且預測次月,也就是今年1月的出生人口又會突然掉下去。只是,不敢想像,果不其然這一掉,竟然只剩前一個月的五成多一點。一個月生不到1萬人,今年的生育率會如何?少子女化的情況會惡化到什麼地步?而單月的總人口數又減少12,603人,也是創歷史總人口減少最多記錄。人口的問題,正如海嘯一般的衝擊著中華民國這個需要人口紅利的國家,然而政府卻隻字未提。似乎,只要進口萊豬卡住與美國的關係、武器繼續進口,中共軍機繼續繞台,執政黨就能保住政權。扣人心弦的人口問題,或許還要20年才會臨到黃河,那是5任總統以後的事情。

不過,民眾應該要對我國目前的人口現況有一些基本認識。中華民國不是一個移民國家,台灣社會的薪資結構、產業環境也很難吸引各式各樣的人才來此定居,甚至入籍。近卅年來的移入人口及所謂「新住民」,主要乃是整體社會較大陸及東南亞國家富裕,因此吸引到當地女子與我國男性婚配。然而,此項誘因,經過多年變化,除非因工作因素而產生的婚戀,現在幾乎未曾聽聞專為婚姻而入台的大陸籍配偶;而東南亞籍配偶亦因多個東南亞國家經濟狀況改善及工作機會增加,每年至台婚配僅餘約1萬人,相信此數字將持續減少;反而因離婚而返回原本籍國的外籍民眾正在增加中。

在此時刻,做為媒體觀點,我們必須提出,政府是否重視人口問題對國家造成的長遠影響,是否瞭解人口問題是執政當局責無旁貸的責任,是一個國家人口能否穩定因應國家發展的最主要因素。昨日風向新聞提到媒體訪問匈牙利家庭部長,即提及由於該國重視家庭政策,將婚姻定義為一男一女的家庭,是大多數匈牙利人的共識跟認知,同時政府也積極保護家庭並鼓勵夫妻生育,因此匈牙利可以維持穩定而必要的人口紅利;相對於台灣,2010年創下出生人口數最低後,由於當時政府重視人口問題,且由本身是人口學者的政務委員主責少子女化問題的處理,因此可於短時間內將年出生人口數提升近7萬人,總生育率升0.3;但近年來由於執政當局提倡多元成家,忽略婚姻家庭乃是生養下一代的基石,更由於媒體的推波及層峰的示範,造成年輕世代不再關心婚姻、生育對個人生涯發展的重要。

也因此,2016年之後,我國出生人口數節節下降,並屢創新低。但政府仍然一點不緊張,無視問題的嚴重,也讓行政院少子化辦公室早於2017年停擺。當政府不正視家庭婚姻觀念的瓦解,想靠每個月幾千元的托育津貼撐住出生人口,不過只是緣木求魚的晃點技倆。

(專欄作者/予子將)

長者需做牙齒矯正嗎 醫:改善咬合及治療牙周病

台灣老人缺牙問題普遍,統計顯示國內65歲以上老年人,逾6成牙齒不足32顆,造成長者牙齒鬆動或咀嚼無力,牙齒發生位移或無法正常咬合。一名65歲的張媽媽想做假牙,醫師檢查後發現由於患者長期缺牙及有牙周病,多顆牙齒歪倒傾斜、位移,齒列上有多處大小不等的縫隙,建議做假牙前,先接受齒顎矯正跟牙周病治療,再做假牙。

許多長者聽到要做矯正,難免質疑年紀那麼大了,還做什麼矯正?那麼老還能做嗎?做完後牙齒會不會掉光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口腔醫學科主治醫師林嵐婷指出,相對於小孩或青年族群,中老年人尋求矯正治療,除了美觀,更多是為了要做假牙,改善咬合及治療牙周病。

林嵐婷指出,牙齒排列不整齊、歪七扭八,或缺牙導致的牙齒傾倒,會造成牙齒清潔困難。牙菌斑、牙結石長期累積下來,除破壞牙齒,造成蛀牙,更會影響牙周組織的健康,牙齦紅腫發炎、齒槽骨不斷被毒素破壞的結果,就是變成牙周病,牙齒鬆動脫落。透過矯正,將牙齒排列整齊,扶正傾倒的牙齒,可去除刷牙時刷不到的死角,改善牙周病。

「做假牙時,最怕根本沒有足夠的空間可做,加上牙齒本身根基有問題,做上的假牙勢必不好用。」林嵐婷說。透過矯正,將過度萌發的牙齒壓入,建立適當咬合高度,並將傾倒的牙齒扶正,將牙齒鬆動位移後,造成齒間縫隙都關閉,把牙齒移動到適當位置上,不僅假牙能做得好,做好後也才能維持清潔,讓假牙用得長久。

林嵐婷表示,醫院門診以長者佔大多數,大多要治療牙周病或要做假牙,但臨床檢查發現,口內牙齒從年輕時期開始,因為排列擁擠,清潔不易,長期累積下來形成了牙周病,中年後,許多牙齒開始搖動,嚴重者必須拔除。許多人拔完牙卻未做上假牙,長期缺牙造成兩側的牙齒歪倒傾斜,使得牙齒持續萌出,增加了製作假牙的困難,也加深牙周問題。

替長者做假牙之前,牙醫師根據每個人的狀況會建議,先接受齒顎矯正跟牙周病的治療,將牙齒重新排列,把做假牙的空間分配好,建立正確的咬合,才能做好假牙,清潔上也才更容易,能將口腔衛生控制好,避免牙周病的持續惡化。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匈牙利家庭政策 1】家庭部長:家庭是任何社會的基本單位,所以我們鼓勵生育

去年12月,匈牙利國會投票通過修憲案,將關於「家庭」的定義明確規範在一男一女的婚姻,並限制同性伴侶(LGBT)收養子女的權利。該國家庭部長諾瓦克(Katalin Novak)日前接受天主教媒體採訪提及國家政策時直言,將婚姻定義為一男一女的家庭,是大多數匈牙利人的共識跟認知,同時政府也積極保護家庭並鼓勵夫妻生育。

諾瓦克接受Dies Irae採訪談及對《匈牙利憲法第九修正案》的態度時坦言,政治意識形態似乎勝過科學和理性,不少國家首長將性別意識納入政治政策中,不過這樣的趨勢在匈牙利並不存在,匈牙利人認為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人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她表示:「我們不會用改變性別來假裝改變自己的基因。為此我們通過修法來加強法律上的定義,確定政府承認的男人和女人是基於生物學和科學,而非社會和政治意識形態。關於去年憲法修正案的目的,諾瓦克指出,匈牙利政府的核心思想是兒童的最大利益至關重要,「我們盡力保護兒童免受性別議程的傷害,捍衛孩子讓他們單純只是孩子,而不淪為任何意識形態的工具。」

諾瓦克表示,家庭是任何社會的基本單位、是社會的結構,如果國家不保護這種結構,社會將會崩潰。在家庭,孩子可以享受並學習愛、團結、責任和社會價值,雖然並非所有孩子能幸運地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長,也因此國家有義務幫助和捍衛家庭,「讓健全的家庭成為社會的利益。」

關於低迷的生育率,諾瓦克認為,歐洲人口低於替代水準是不爭的事實,但歐洲領導人卻不想承認這種情況,很大程度說明了全世界價值觀正在改變;她還舉出一個全球現象:「我們關心氣候變化和地球物種消失,但卻不關心我們需要更多下一代來支持地球的事實。」這也是匈牙利國家想要提供給家庭機會,讓他們盡可能生養眾多。(艾以琳/綜合外電報導)

爭議性教育影片「我有100種性別」遭家長抗議 英媒急忙下架坦承:內容很敏感

英國廣播公司(BBC)製作1部針對9-12歲兒童的性教育家庭節目,內容是由孩童來詢問成年人關於性別認同的問題;其中有高達100多種性別認同選項,包括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性別酷兒、泛性戀等等。節目播出後遭到家長團體撻伐,BBC在接獲客訴後也被迫下架該節目。

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這部名為「身份-瞭解性別與性別認同」(Identity – Understanding Sexual and Gender Identities)的節目在BBC網站首度播放。孩童在跟不同性別身份的大人對談後,藉此了解100多種的性別認同。

影片中,有名孩童問道:「請問有多少性別認同?」,回答這個問題的是1名RSE性教育老師;她告訴孩童:「性別認同太多了,除了男性和女性,目前所知的還有100多種性別認同,未來也可能會增加。」她繼續說道:「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自己是雙性戀,也有人會說自己是性別酷兒。這就好比,我不想做什麼特別的事,我只想做自己。」。

另1名自稱是跨性別男的健康工作者向孩童表示:「我告訴別人,我不是變成跨性別者,而是變成1個更快樂的人,我必須要做真實的自己。沒有人因此歧視我,而我覺得現在的生活更適合我了。」。

影片透露給孩童一個訊息,那就是「成為變性人是一種快樂的方式」,卻對變性所接受的青春阻斷劑所帶來的不可逆的永久性傷害隻字未提。事實上,這些藥物已被高等法院最近的一項裁決禁止使用。

英國教育部去年告知學校,在教導孩子性別議題時要謹慎,要求老師要「適齡教學」並以「科學證據為基礎」,而且老師不可「強化有害的刻板印象」,比如暗示孩童性別氣質而鼓勵他們變性。儘管政府提出警告,但還是出現了這種情況。

BBC發言人對此不以為然地表示,網站已有「明確聲明」,由於主題及內容具敏感性,因此強烈建議老師先預覽影片後,再跟學生一起觀看討論;甚至表明節目不是為兒童教學設計,而是提供教師的性別資源。

不過家長並不買單,BBC隨後接獲大量家長團體的投訴。他們抨擊該節目對孩童造成極大身心影響,批評100多種的性別認同不僅是沒有經過科學實證的「虛構內容」外,也將導致年輕人感到困惑,要求BBC立即下架有爭議的節目。該節目也在播出後的2天內刪除。

事實上,性別認同很容易受到外力介入影響。英國倫敦著名兒童心理訓練機構「塔維斯托克」(NHS Tavistock Centre)針對兒童性別焦慮的治療被1家監督機構貼上不合格的評鑑。原因在於工作人員沒有對接受激素治療的兒童進行基本的精神及心理評估紀錄,直接進入變性療竹程。(艾以琳/綜合外電報導)

2020年十大性與情感教育事件出爐! 愛的教育刻不容緩

台灣性教育學會、華人情感教育發展協會兩會聯合選拔「2020年台灣十大性與情感教育事件」,經推薦及票選,前三大性與情感教育事件分別為:通姦除罪化、長榮女大生命案及新生兒跌破17萬。

「通姦除罪化」被票選為第一性與情感教育事件,並非鼓勵濫用「性自主權」,更突顯出「愛的教育」(性教育)亟待加強。台灣性教育協會理事長、輔大公共衛生系副教授鄭其嘉表示,「通姦除罪化」為十大事件之首,對國內民眾乃是一大震撼。

「性自主權」意識高漲,婚外性行為被視為社會國家不需干涉的私領域侵權行為,排除刑法之適用,鄭其嘉說明,這並不表示婚外性行是對的,或鼓勵已婚者濫用或誤用「性自主權」,而是更顯示感情、婚姻的課題,有賴雙方經營婚姻及教育實施。

震驚海外的「長榮女大生命案」獲選為第二名,反映台灣社會對特殊性偏好症病犯處遇輔導治療的不足,以及欠缺「加害人處遇輔導治療」,以致釀成悲劇。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兇手曾盜取女性內褲高達6次,以及尾隨女性攻擊,然而,這些徵兆都未被注意,導致發生不幸事件。針對「特殊性偏好」加害人,楊聰財醫師認為應該以「病犯」方式來處置,加以進行心理治療。

楊聰財醫師認為「特殊性偏好」加害人,應該以「病犯」方式來處置,加以進行心理治療。(圖片提供:主辦單位)

「生不如死!新生兒跌破17萬」票選為第三名,去年台灣首次出生人口邁入負成長!顯示台灣嚴重少子女化已形成國家重大危機。華人情感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教授詹昭能分析,「不婚、不生」的背後,婚姻家庭、生養兒女的意義與價值逐漸喪失才是核心關鍵。

詹昭能提出背後兩個關鍵問題:一、為何這麼多人無法結婚?二、已經有伴侶的人,為何不結婚?面對少子化影響的人口結構問題,無論是從婚姻生活或是養兒育女角度論,落實「愛」與「被愛」的情感教育,政府最近有生育補助政策,但國外的成效有限,顯示婚育及家庭價值觀刻不容緩。

華人情感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詹昭能分析,「不婚、不生」的核心關鍵,是婚姻家庭、生養兒女的意義與價值逐漸喪失。(圖片提供:主辦單位)

第四名至第十名依序為「立院三讀!滿18歲可自主結婚!」、「豬揚變色!」、「高雄少女失聯案」、「辦公室淪砲房,丁允恭遭爆劈腿、逼墮胎」、「王建煊打造理想長照機構『天使居』照顧無子長者」、「臺版N號房事件」及「婆婆殺了我!」。

由第五名「豬揚變色」事件可學習如何好好說分手;第六名「高雄少女失蹤」、第九名「台版N號房」事件凸顯透過網路的性騷擾與性犯罪日益嚴重,政府與社會須積極面對因應,以保護兒童青少年;第七名「丁允恭事件」則顯示追求權力背後對政治與性的錯誤態度與認知;第十名「婆婆殺了我」事件當中,身為媳婦的先生、婆婆的兒子理應扮演最關鍵的角色,顯示出許多家庭中,丈夫的角色失去功能。

第八名「王建瑄打照理想長照機構」是十大事件當中唯一的正面的事件,王建瑄、蘇法昭夫妻膝下無子,卻化小愛為大愛,多年投入照顧像他們一般無子女照料的長者。

「愛!需要學習!」十大新聞事件充分凸顯台灣性教育、情感教育、家庭教育的不足。性教育與情感教育密不可分,其發展影響人一生的幸福。台灣性教育學會、華人情感教育協會秉持對性教育、情感教育的專業與投入,呼籲政府、社會重視!

(教育中心/台北報導)

年節大魚大肉加劇便秘困擾? 營養師提順暢五訣竅

農曆春節假期過後,許多人腰圍往往粗了一圈!不只腰間多了贅肉,因為飲食和作息不正常導致的便秘問題,成了年後常見的健康困擾。為避免有便排不出的痛苦,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蔡佳君營養師建議,不妨年節期間就掌握好以下「順暢五訣竅」,擺脫便秘困擾!

一、攝取足夠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但根據國民營養調查,國人無論各年齡層皆無達標,且年菜多以肉類為主菜,更容易忽略纖維的補充。蔡佳君營養師表示,將蔬菜入菜其實不難,例如火鍋裡可多放些葉菜類及菇類、滷肉中加入紅及白蘿蔔一同燉煮、或是肉類料理加上洋蔥、彩椒等食材拌炒,不僅菜色更豐富,也補足蔬菜攝取。未精緻的全榖雜糧類也是高纖好來源,主食中可用糙米、薏仁取代部分精緻白米飯,每日膳食纖維建議攝取量男性為26-38公克、女性為20-29公克。

二、水果取代餐後零食

水果同樣富含膳食纖維,飯後點心可用水果取代高油高糖的零嘴,不過水果富含醣類,也不能毫無節制的食用,以天天五蔬果來說,建議每天2份。另外年節零食常見的果乾也是易誤踩的陷阱,因除去了水份,同重量下熱量和醣類較新鮮水果高,需留意吃的份量以避免加工過程中額外加糖和鹽醃漬的產品。

三、每日水份要喝足

水溶性膳食纖維需要水份來膨脹,如果只吃纖維卻沒有喝夠水份,不但無法改善便秘問題,反而可能讓生成之糞便乾硬難以排出,所以過年期間也別忘了補充水份。每天建議要喝到自身的體重乘上30 毫升的水量才足夠。

四、補充益生菌

便祕另一原因為腸道菌叢的不平衡,這時就要補充好菌以維持腸道健康,幫助排便順暢。優酪乳、優格都是補充益生菌的好選擇,蔡佳君營養師提醒記得選擇無糖為佳;若較難適應其天然酸味,可添加水果增加甜味一起食用。

五、恢復正常生活型態

過年期間常常通宵、作息不正常,再加上多數人可能只吃不動、活動量不足,都有可能導致腸胃蠕動不足而排便不順。假期後還是要恢復規律的生活作息,飯後可約家人親友們一同散步,促進親人間感情之餘,也能運動活絡腸道消化。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仁親協會送暖迎新春! 邀青年、知名牛肉麵店關懷獨居長輩 

農曆新年即將來臨,是全家團圓的精心時刻,但是對於獨居長輩而言,可謂每逢佳節倍思親,心裡難免孤單、憂嘆,為此社團法人中華仁親社區關懷協會(簡稱仁親協會)特別舉辦獨居長者餐會,並趁學生放寒假時,召聚青年到獨居長輩家訪視,也邀請高齡92歲的獨居長者寫春聯,發揮長才祝福社區!

仁親協會於1月19日舉行獨居長者餐會,共有20多位長輩參加,並邀請連續三年獲台北國際牛肉麵節冠軍的皇家傳承牛肉麵,特別設計適合長輩咀嚼的菜單,現場為獨居長者義煮,長輩們吃得讚不絕口!一名98歲的奶奶吃完整碗牛肉麵後,居然走上台90度鞠躬,感謝大家的厚愛。另有善心人士捐贈自製手工護手霜、護唇膏滋潤長者的皮膚,也邀請美髮師現場為長輩義剪,讓長輩們新年有新造型迎新春。

長輩歡喜用餐。(圖片來源:皇家傳承)

除此之外,仁親協會也召聚20位青年,穿梭在士林區承德路40巷的舊社區中,訪視6位獨居長輩,隨著青年活潑與熱情的陪伴,輕鬆陪伴長者說說話聊聊天,在寒冬中也更成了長輩們的喜樂,注入更多溫暖與笑容在爺爺奶奶的身上,臨走前更送上特別預備的小禮物,祝福長輩快樂過新年!

青年訪視獨居長輩。(圖片來源:仁親協會)

仁親協會士林好厝邊長者關懷據點(簡稱士林好厝邊),長期關懷92歲獨居長者必勝爺爺,年輕時因八二三砲戰,跟隨蔣中正先生來到台灣,曾擔任蔣中正先生的隨扈,後期轉為國術教練。必勝爺爺因與中國的家人分隔兩地,無奈回不了家鄉探望親人,個性便變得封閉、退縮、憂鬱,自從來到士林好厝邊,志工們熱情的探訪,必勝爺爺便接受基督信仰,生活充滿喜樂與歡笑聲。

必勝爺爺與仁親協會志工合影。(圖片來源:仁親協會)

儘管必勝爺爺有重聽和退化性關節炎,但他總是滿懷期待來到士林好厝邊與教會,每週爬兩次一段50到100公尺陡的山坡,就是為了和其他長輩與志工相聚。關懷他的志工還說,寫書法是必勝爺爺從小到大最大的興趣,天天都會拿起毛筆練字,如今為了想更多回饋給其他的長者與社區的需要,便於2月7日到士林靈糧堂前的一樓廣場為大家寫春聯,祝福每一位都能過一個好年!

必勝爺爺寫春聯支持仁親協會的慈惠工作。(圖片來源:仁親協會)

仁親協會從事獨居訪視服務已長達18年,並陸續於士林、北投、淡水建立長者的關懷據點,提供健康拉伸操、手工藝、健康講座、春秋季旅遊、節慶活動等服務,還有台語讀書會、歌仔戲班、台語歌曲班等,衷心期盼能為年長者帶來更多的溫暖與歡笑!讓長者們越活越有尊嚴,越活越有價值,找到生命的意義與喜樂!

仁親官網|http://bit.ly/3tyH66m
捐款網址|http://bit.ly/39YyvlB

(吳恩祺/台北報導)

年齡不是問題!80歲以上長者罹肝癌 術後存活期相當年輕族群

老人罹癌,就該放棄治療嗎?一項針對77位八十歲以上的肝癌患者接受肝癌切除手術的長期結果研究,發現80歲以上肝癌患者術後之無病存活率中位數超過27個月,長期存活率為57個月,與年輕族群相當。這項成果已發表在2019年3月13日出刊的老年醫學一流學術期刊「衰老(Aging)」。

一名高齡92歲的男性,上腹痛忍了半年才來急診,緊急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肝臟左葉長了一個12公分大的腫瘤,並下壓到胃和侵犯橫結腸。經醫師評估,病患同意接受腫瘤切除及橫結腸切除重建術,術後恢復良好,定期回診追蹤,至今已3年腫瘤沒有復發。

慢性C型肝炎    80歲以上肝癌患者最常見病因

林口長庚醫院一般外科李兆偉醫師表示,台灣由於人口高齡化,癌症發生的年齡也跟著改變,首次診斷為肝癌的平均年齡,已從九零年代中期的60歲,提高到二十一世紀初的70歲;因肝癌死亡的年齡中位數,從十年前的67歲,延後到近年的69歲。由於國人平均壽命已達80.7歲,老年肝癌患者的治療策略值得關注。

肝癌為2018年國人癌症十大死因第二位,每年約8,000人死於肝癌。肝癌的主要致病原因為慢性B型肝炎和C型肝炎病毒感染;酒精、環境毒物、脂肪性肝病變及肝硬化等,也可能造成肝癌的產生。

慢性C型肝炎是80歲以上的肝癌患者中最常見的病因(43.1%),其次是非肝炎病毒性原因(37.5%);B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肝硬化在80歲以上的肝癌患者較少見。此外,在老年族群中,糖尿病可能和非肝炎病毒性肝癌的生成有關係。

老年肝癌族群五年存活率45.8%    與年輕人相當

李兆偉表示,肝切除術是肝癌公認的標準治療方法之一,但關於利用肝切除術來治療80歲以上之肝癌患者的研究卻很少。研究顯示,外科醫師經過嚴格的挑選和術前評估後,老年肝癌族群術後的手術週期併發症發生率約60%、三十日內手術死亡率3.9%、術後五年無病生存率29.3%、五年長期存活率45.8%,與年輕族群相當。

進一步分析術後發生死亡的個案,發現凝血功能異常(INR>1.4)、血清甲型胎兒蛋白>200ng/mL、大量肝臟切除手術和重大手術併發症等,為80歲以上肝癌切除患者發生院內死亡的潛在危險因子。外科醫師要盡可能在術前矯正凝血功能異常,並避免大量肝臟切除及減少重大併發症的發生。

李兆偉強調,老年肝癌患者的生理過程與年輕患者的生理過程略有不同,但若能經過外科醫師的評估及良好術前準備,這一特殊族群患者一樣可以接受手術,並在治療後恢復正常生活品質。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運動不嫌晚!抬腳練肌力 洗腎患者甩掉手杖趴趴走

黑白的人生,因為一個習慣,可以重回彩色,只要願意開始,永遠不嫌晚!洗腎患者多半是較高齡長者,時常覺得累,能「運動」嗎?一名七十五歲的血液透析病友王先生,洗腎已經五年,以抬腳動作練習腳的肌肉,在持續運動復健兩三個月以後,過去需要拄枴杖走路,現在可以不倚靠手杖行走。「如果可以運動起來,一定會有效果,現在我就親身體會到了!」王先生說。

台灣每年新增洗腎個案有八千至九千人,近12%國人有慢性腎衰竭,九萬多人正接受透析治療,防治腎臟病無疑應全民動員;腎臟是排毒器官,透過運動流汗,可加速排除尿毒素,長期規律的運動更能維持血壓穩定。

花蓮慈濟醫院腎臟科王智賢醫師表示,腎病患者的下肢循環通常不好,血液容易堆積在雙腳造成腫脹,若有持續的動習慣,可促進下半身血液回流;但運動也和藥物一樣,不是越多越好,民眾要學習運用適合運動處方,得到好的效果。

運動前如果有心肺的危險症狀,務必找醫師討論。(圖片提供:王智賢醫師)

賴宇軒醫師表示,規律運動對腎友有許多的好處,但在運動前如果有胸痛、心悸、水腫、端坐呼吸或是夜眠呼吸困難、喘、暈眩、間歇性跛行等心肺相關的危險症狀,務必找醫師討論,經專業諮詢後再配合物理治療師,按照身體能力指標設計訓練重點,決定運動復健方式,降低風險。

花蓮慈院與原水文化出版《慢性腎臟病科學實證最強復健運動全書》,由醫療團隊分享如何透過運動保護腎臟。花蓮慈院院長室醫務秘書李毅今(4)日在記者會表示,這本書不僅推薦給腎病患者,連健康的人也應學習書中的運動復健方法,減少罹患慢性腎臟病的可能,遠離洗腎風險。

物理治療師黃意雯和慢性腎臟病護理師張逸真現場示範「坐姿胸推」,只要用椅子及彈力帶輔助,就能增強上臂的肌耐力,穩定手臂與軀幹的連結,讓手臂在支撐重物時不易受傷,加上「坐姿抬腿」運練大腿前側肌力,「坐姿平衡運動」能增加軀幹動作的穩定度。

「坐姿抬腿」運練大腿前側肌力。(圖片來源:記者畢翠絲/攝)

王智賢提醒,這些運動復健都是日常中可以做到的,每天固定花一些時間,坐著也能做,即便是躺著也有適合的訓練方式;春節假期將至,加上COVID-19疫情影響,在家中團圓過節的同時,不妨一起來運動。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她…挺過二度罹癌難關 亞洲存活最久換心人

台灣從1987年開始進行心臟移植手術,至今已邁入第三十四個年頭,統計至2018年底,全台總計有1073例心臟移植。振興醫院心臟移植小組自1988年7月施行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至今1月底,完成537例的心臟移植,年齡從2.3歲到75歲,其中換心人李秀英存活超過三十年,成為全亞洲存活最久的換心人。

三十年前,23歲的李秀英正值花樣年華的她卻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因為嚴重心肌病變,到醫院門診時已呈現休克狀態,醫師告知她的父親,「李秀英需要換心,不然生命就會結束。」

三十年前,民眾對換心的觀念較難理解,李秀英的父親抱著恐懼的心情簽下了手術同意書,華髮蒼蒼的老父親聽到手術成功那一剎那,雙膝癱軟跪地喜極而泣,老淚縱橫,術後住院期間一直守在病床邊,還不時扮醜搞笑替女兒加油打氣。

努力活得更精彩

李秀英成了全亞洲存活最久的換心人,從1991年2月4日心臟移植至今已超過三十個年頭。器官移植必須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罹癌風險比一般人來得高一些,在這段期間,李秀英連續罹患了二種癌症,但她從來沒有想過放棄或退縮,她用堅決的語氣告訴醫師:「我要帶著另一個生命繼續活下去,我不能辜負那個給我新生命的人的期望,我要努力活得更精彩!」

振興醫院院長魏崢看著李秀英三十年來一路來的艱辛,心疼地說:「李秀英即使二度罹癌,卻仍不放棄,因為她不能辜負她身上的另一個生命,認真努力地過著每一天,才有了今天的紀錄,其實我最要感謝的人是她,是她幫我們團隊照顧好身體,鼓舞了團隊的士氣!」

李秀英不是魏崢團隊的第一位換心人,第一位換心人易辨女士是1988.07在三軍總醫院完成的,若不是10年後因為頭部受傷而過世,她很可能到現在還活著。目前換心人存活最久的世界紀錄是33年,魏崢預料三年以後,李秀英就會是全世界換心最久的紀錄保持人了。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民國108年等候器官移植的病人數為9997人,而接受器官病人數為375人,亦即能夠等到捐贈的器官並移植的機率約為0.0375(不到4%),可見大多數病人還因等不到救命的器官就離開人世了。

台灣器捐風氣不及歐美

魏崢指出,台灣器官移植手術存活率一直與歐美並駕其驅,5年存活率約70%至75%,10年存活率50%,20年存活率30%,存活率甚至比歐美高,但器捐風氣不及歐美。

尤要注意,病人移植需服用抗排斥藥物,罹癌機率也較一般來得高,因此都會請換心人每2個月定期回診,在發現癌變時才能及早治療。

魏崢表示,現在亞洲很多國家也想發展心臟移植,振興醫院願意提供技術的協助支援,越南的第一例心臟移植就是振興醫院團隊的帶領下協助完成;未來希望協助其他國內外的醫院發展心臟移植的業務,讓他們也能夠救治更多的病患。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妳的子宮不是妳的 4】新冠肺炎全球肆虐 代孕寶寶被迫無家可歸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爆發,全球確診案例不斷刷新,許多人迫於無奈被滯留在國外,「疫」外成為另類受災戶。另一方面,新冠肺炎也突顯了代孕問題,不少代孕寶寶也因為疫情關係,被迫無法回家,讓代孕婦女承受莫大的壓力,而其中有些國家已立法禁止代孕,卻仍無法阻止悲劇。

46名代孕寶寶受固烏克蘭生殖診所 寶寶被剝奪依附安全感

烏克蘭在2020年3月爆發大規模新冠肺炎疫情後,當局宣布關閉邊境,鎖國政策造成100多名代孕寶寶被迫滯留境內。1家位在首都基輔的生殖診所就塞滿了46名代孕寶寶,有些寶寶甚至孤零零地留在診所長達數月之久,僅少部份的寶寶才得到代理孕母的照顧。

無論何者都大大增加了危險。在擁擠的診所內,1名護士要照顧多達50個代孕寶寶,很難想像他們能得到妥善照顧;若是由代理孕母親自照顧,更會造成代理孕母跟寶寶分離的痛楚。無論是一開始就住在保溫箱內,或是先讓代理孕母照顧後再被迫分開,都剝奪了寶寶與最初的主要照顧者之間情感關係。

歐洲禁代孕 代理孕母跟跨國滯留的寶寶得不到保護

商業代孕在大多數歐洲國家都是非法的,只有烏克蘭合法,這成為渴望成為父母的歐洲伴侶的求子燈塔。儘管輔助生殖技術合法,但根據烏克蘭《家庭法》第123條、139條的法令卻沒有涵蓋代理孕母的權利。

法令明確指出,代理孕母從受孕的那一刻起,腹中的寶寶就被認定是「預期父母」(購買代孕寶寶的伴侶,也稱為簽約父母)的孩子,代理孕母對腹中胎兒以及出生後的嬰兒沒有任何權利。也就是說,寶寶生下來的那一刻就必須被預期父母帶回本國,不然將成為無國籍人士,在法律上幾乎是零保障。如今因新冠疫情,有許多代孕寶寶一下子就成了孤兒。

對此,烏克蘭政府兒童權利專員Mykola Kuleba表示,代孕明顯剝削了侵犯了兒童權利,助長了兒童在國外不受控制地買賣行為。她曾警告:「烏克蘭正在成為一個國際性的線上嬰兒商店。」呼籲政府要禁止代孕。(艾以琳/綜合外電報導)

系列報導:
【妳的子宮不是妳的 1】代理孕母=人口販運 俄羅斯政府逮捕男同伴侶
【妳的子宮不是妳的 2】比利時「兒童博覽會」公然出現代理機構「客製化嬰兒」廣告
【妳的子宮不是妳的 3】反代孕成隊友!天主教會和女權主義者聯手呼籲政府禁代孕
【妳的子宮不是妳的 4】新冠肺炎全球肆虐 代孕寶寶被迫無家可歸

調節體內免疫力 防疫年菜端上桌

新冠肺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有新型變種病毒趁勢而出,春節期間和家人、朋友團聚時,除了做好防疫動作,確實戴好口罩、勤加洗手,減少病毒攻擊的機會外,身體本身的免疫力也顯得格外重要。營養師建議,從飲食中挑選可強化體內免疫系統的食物,幫助身體抵抗病毒。

振興醫院營養師涂蒂雅表示,免疫系統需要免疫細胞共同合作,身體氧化壓力高時容易啟動免疫反應,攝取抗氧化營養素有助於降低體內氧化壓力,常見的抗氧化及調節免疫力之營養素包括維生素、植化素、鋅等等。

向破壞免疫力的NG飲食說不

不當的飲食習慣可能會成為鞏固免疫軍隊的豬隊友,高油、高糖的飲食習慣會增加發炎反應而消耗免疫力!因此採購年貨時,應以新鮮、原型食物、低油脂、低精緻糖類的食物為優先,例如:以肉片、魚片、蔬菜等取代火鍋料,以無糖茶類取代含糖飲料,以新鮮水果取代果汁,以清蒸方式取代油炸等等。

輕鬆變出一桌防疫年菜

團圓飯怎麼可以馬虎呢?提供蛋白質的大魚大肉絕對不會缺席,但別忘了具有滿滿抗氧化力及維持完善免疫系統的防疫食材,也要一起入菜,打造好吃又好健康的年夜飯!

1. 清蒸整尾魚料理

魚肉富含優質蛋白質,有助於免疫細胞合成,而魚油屬於具抗發炎功能的ω-3脂肪酸,然而魚料理的方式很多種,如糖醋、酥炸、紅燒、清蒸等等,要選對正確的料理法才可彰顯魚肉豐富的營養價值,建議選擇清蒸的方式,減少過多的烹調用油增加身體氧化壓力,另外可鋪上蔥絲、彩椒絲等蔬菜增加色彩及植化素。

2. 蒜頭雞湯

年夜飯桌上的雞湯大多會加入香菇、干貝、中藥材等乾貨,因應防疫,為免疫力超前部署,今年不防試試看蒜頭雞湯吧!大蒜富含大蒜素,可殺菌及抗氧化,幫助抵禦病菌侵襲。

3. 水餃

利用不同顏色的蔬菜汁液揉進麵糰,製作五彩繽紛的水餃皮,另外餡料部分可增加咖哩粉、薑黃調味,享用年菜時同時獲取到各種植化素,強化免疫保護力。

4. 減糖年糕

年糕大多會額外添加糖,建議可選擇甜度較低的店家,且適量購買並當天新鮮吃完,避免再使用麵糊油炸方式,高溫油炸且過多的油脂容易讓身體產生自由基增加發炎機會。

5. 長年菜

過年吃長年菜就是要一口氣吃掉整株蔬菜,代表著長長久久,可選擇各種不同的蔬菜,如常見的刈菜、菠菜都是攝取維生素、植化素的食物來源。

  1. 防疫火鍋

具圍爐意象的火鍋是年夜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以往多以大骨湯、市售鍋底作為湯底,改使用富含鋅的蜆仔、蛤蜊蒸煮的湯汁作為鍋底,再加上富含維生素、植化素的蔬菜,就是一道防疫鍋物。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無套膜病毒!冬季上吐下瀉兩大威脅 濕洗手才可防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仍在延燒,民眾期待疫苗發揮功效,但冬季還要嚴防另一類病毒!醫師表示,冬季病毒傳染多,消化道傳染病也不少,最常見的就是腸胃炎了,儘管天氣冷,但為了健康,還是要以肥皂水溼洗手才是最佳預防之道。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指出,腸胃炎多是因為飲水、食物受到汙染所引起,常見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燒等,在台灣,可以說是冬季的病號大宗。

康本初表示,從病原來分,腸胃炎可以分為細菌性腸胃炎及病毒性腸胃炎,常見的致病原就是輪狀病毒以及諾羅病毒細菌性腸胃炎較常在夏季發生,因為細菌適合在夏季繁殖,病毒性腸胃炎則是冬季比較常見,由於都是無套膜病毒,必須以肥皂水溼洗手,才能清除輪狀病毒及諾羅病毒。

一旦罹患腸胃炎,最要注意的是脫水情形,因為腸胃炎症狀依受感染者身體狀況而有不同,孩童、老年人或慢性病患,症狀通常較嚴重,多數成年人在3到5天內症狀可緩解,但需注意水分和電解質的補充,若持續數日或病情更重就應找醫師診治。

康本初提醒,雖然冬天天冷,仍以肥皂水溼洗手才能確保自己的腸胃健康,也要注意洗手的6大時機,特別是處理食物前、用餐前、照護小孩與年長者前、如廁後、擤鼻涕後以及就醫看診探病前後。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風向觀點:救人口,從救婚姻觀念開始

2020年過去,臺灣人口遇次首次年度負成長,再加上實在不太中聽的「生不如死」」-全年出生率不如死亡率,最近在媒體引起一陣不大不小的討論。立法院法制局更連續建議行政院必須射出兩箭-「人口政策法制化」及「安心成家貸款零利率延長至家庭兒童滿5歲」。不過,真正的人口專家認為,將人口政策社福化,對於刺激人口的影響十分有限。

怎麼說呢?關於年輕人不婚不育或晚婚晚育,普遍認為導因於經濟能力不足,「養小孩那麼花錢,沒錢怎麼敢生」?因此若政府給予適當生育及托育補助,應該可以使生輕人產生婚、育動機。然而,論證上,上述觀點都有極大漏洞。一則如果真是因為經濟力不足而不願生育,補助了或許可以減少「部分壓力」,但不生不就減少「全部壓力」?生了就算「減少壓力」,但比起不生,經濟壓力不是仍舊頗大?二則民國六○年代以前臺灣社會更加貧困,養小孩更是不易,為何當年每個家庭動輒生個半打?因此,經濟壓力或許降低了生育動機,但除非補助程度能使生養不用增加開支,否則重要的是對於婚、育的觀念,而非社福。

2020年除了出生人口大降外,異性婚對數一口氣較2019年減少將近10%,或許才是出生人口降低的潛在因素。風向觀點一直認為,不生的主因在於不婚,而不婚的原因在於觀念,我們要提出幾個觀念性問題供讀者思考:

一、婚姻斜坡的觀念必須扭轉

    關於婚姻,通常有三個性別斜坡迷思:先生的身高、學歷(收入)、年齡要優太太。若非如此,交往開始即有旁人指指點點。甚至不予看好。然而,現實的狀況是,現今女性就讀國立大學、研究所的比例一點都不亞於男性,加上研究所延長求學時間,現在要求進入婚姻市場的男性學歷、收入、年齡要比女性高,程度上越發勉強。更何況整個社會要求男女平等的聲浪越發巨大,當主動承擔家務勢在必要,男性做為家庭經濟主要來源的觀點也應該同時要被調整。即可,整個社會應該扭轉婚姻斜坡的觀念,不再要求男性必須樣樣高於女性,亦無需對於女高於男的配對狀況表示異議,如此婚姻市場才能擴大,婚配可能性才能增加。

二、門當戶對的舊習必須打破

美國研究證實,個性差異大與個性接近的夫妻,離婚的比例沒有顯著差異。由此可證,婚姻問題的處理不在個性差異,而在解決差異的能力。因此,媒體最常聽到的離婚原因「個性不合」,其實是不願處理自己個性的問題。從個性衍生至個人條件,現今若還認為男女家庭背景、學歷、收入差異大,即無法擁幸福婚姻,其實是過去「命運天註定」的宿命論。透過學習,婚姻問題可以有效預防、婚姻衝突可以有效處理。反之,不願面對衝突處理的婚姻,再門當戶對也難保長久。

三、社會資源的爭奪必須停止:

調查顯示,年輕世代之所以對於婚姻失去盼望,乃是因為「House」遙遙無期,導致對於「family」望之卻步。與1990年代比較,臺灣社會現今大學畢業生起薪較當年增加約30-50%,但同一物價上漲約2倍,房價卻爆漲超過20倍。我們必須承認,現在的4、5年級,也就是戰後嬰兒潮世代及X世代,炒作了可擁有的房價等社會資源,導致之後的Y、Z世代不吃不喝20年,也買不起一棟可棲身的居所。這個時候,做為既得利益者的4、5年級,若還認為一個月領3、4萬元的年輕男性,養不起自己的女兒,缺乏承擔家庭的能力,其實是上一代搜刮了大部分的社會資源,才讓年輕世代買不起房子,製造了新的階級對立。因此,我們懇求政府拿出對策抑制防價,懇求擁有大筆資源的四、五年級停止炒作房價,讓年輕人看到希望。否則,未來國家失去人口紅利,受害的必是全民,不會只有中下階層。

婚姻是家庭的開始,大幅投資婚姻教育已到刻不緩的地步。容除非人民願意調整觀念,否則出生人口還會繼續探底。再不救,就來不及了。

【妳的子宮不是妳的 3】反代孕成隊友!天主教會和女權主義者聯手呼籲政府禁代孕

這20年來商業代孕蓬勃發展,2012年全球代孕產業產值已達60億美元(1682億台幣)。光是在英國,在海外「下單」代孕的伴侶,已從2011年121人飆升到2018年368人,增加了3倍。這些代理孕母大多在印度、柬埔寨、尼泊爾及泰國。(有些國家已禁止商業代孕)

一般來說,美國代孕費用大概在10萬美元(約280萬台幣)左右,但在印度只剩下1/3的價格,因此許多外國人將印度視為代孕首選。2012年,印度「代孕出口」2萬5千名嬰兒,其中一半是海外客戶。

印度代孕費用廉價 代理孕母被剝削、孩童被遺棄

印度在2002年代孕合法化後,業務迅速增長,到了2009年代孕行業產值已到了2,500億盧比(約958億台幣);而接受代孕可拿40萬盧比(約15萬3千元台幣)的酬勞,但這些足以讓印度許多農村婦女擺脫貧窮,甚至可能是「改變一生」的巨款。

不過,這是在理想的狀態下。過去曾有印度的代理孕母被中間的醫護及專車司機抽走近半酬勞,甚至在出院當天收到代孕機構留下的未付帳單,孩子被抱走、惡意「被丟包」的悲慘狀況。

合法並未終結代孕亂象。 除了婦女被剝削,孩童也成了無辜受害者。2008年,1對日本夫婦透過印度代孕機構購買1名女嬰,2人卻在代理孕母分娩前離婚,被丟棄的嬰孩最後在冗長的監護權官司後才得已落幕。

消息一出引爆民眾怒火,批評代孕不僅惡待代理孕母還把孩子商品化,這使印度當局在2015年宣布不再發放代孕簽證,禁止外國人入境尋求代孕服務。

不怕被貼標籤 歐洲左翼女權主義者與天主教結盟反代孕

相較美國和加拿大對代孕持開放態度,主流媒體成功把「反代孕」的形象與右派保守宗教人士連結一起,再加上多數男同伴侶支持代孕,導致代孕被包裝成「反同或恐同」的意識形態,因此美國女權主義者對代孕立場大多噤聲。

相較之下,歐洲的女權者在反代孕議題上就顯得十分激進,甚至和墮胎立場相左的天主教會結盟,一同反對代孕剝削。2017年,羅馬下議院曾投票反對代孕議案,當時天主教會和義大利著名的女權組織「Se Non Ora Quando」也參與這了場會議。

這種情況也出現在西班牙。天主教人民黨和左傾政黨的女權立法者聯手,共同禁止代孕合法化議案。不僅如此,德國、法國和瑞典的左派女權主義者也紛紛站出來呼籲政府禁止代孕。瑞典女權主義者Kajsa Ekis Ekman甚至直言道:「如果21世紀不允許人口販運,那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要讓代孕合法?」(艾以琳/綜合外電報導)

系列報導:
【妳的子宮不是妳的 1】代理孕母=人口販運 俄羅斯政府逮捕男同伴侶
【妳的子宮不是妳的 2】比利時「兒童博覽會」公然出現代理機構「客製化嬰兒」廣告
【妳的子宮不是妳的 3】反代孕成隊友!天主教會和女權主義者聯手呼籲政府禁代孕
【妳的子宮不是妳的 4】新冠肺炎全球肆虐 代孕寶寶被迫無家可歸

比陪讀更多!仁親協會辦籃球比賽 建立青少年團隊精神

2020年國發會調查,青少年族群每2人就有1人自認有沉迷網路問題。中華仁親社區關懷協會(簡稱仁親協會)於1月31日、2月1日與台灣品格籃球協會、福中里里長王德利、士林靈糧堂合辦耶穌飛扣盃籃球賽,鼓勵青少年放下3C產品,投入運動,建立團隊精神好品格。

仁親協會看見青少年需要離開手機,與人建立真實的社交關係,淡水陪讀班老師於課餘時間陪伴青少年打籃球,更於去年12月6日成立了籃球隊。透過球隊的練習,增加學生的自信與歸屬感,更是養成團隊與紀律的好品格。這次淡水陪讀班籃球隊成軍後第一次參與正式籃球比賽,學生們展現他們極高的鬥志。

耶穌飛扣盃藍球賽熱血開打中。(圖片來源:仁親協會)

飛扣盃由仁親士林陪讀班學生鼓舞演出開場,並由仁親協會秘書長張安慈進行開球。她說:「謝謝台灣品格籃球協會、福中里里長王德利的邀請,合辦這個這麼有意義的活動。我看到我們陪讀班的學生因為打籃球,而變得不一樣,散發自信、光彩,更期待透過籃球比賽讓社區的青少年動起來,建立友誼,更有自信與好品格!」

此次所辦的耶穌飛扣盃籃球賽吸引78人報名參加比賽,報名的學生更是願意贊助交通、住宿費,讓雲林偏鄉的學生能夠北上參與比賽。學生不只是透入運動,爭取獲獎的榮譽,也付出關懷。期盼這樣的籃球比賽可以持續地舉辦,讓青少年有更多發揮的舞台,也促進他們心理、身體的健康。

耶穌飛扣盃籃球賽全體合照。(圖片來源:仁親協會)

中華仁親社區關懷協會於淡水、北投、士林、花蓮鳳林設有陪讀班,於周一至周五陪伴單親、隔代教養等需要的家庭的孩子寫作業、才藝活動等。提供資源減輕家庭的壓力,也讓孩子養成好品格、正向發展。

(吳恩祺/台北報導)

【妳的子宮不是妳的 2】比利時「兒童博覽會」公然出現代孕機構「客製化嬰兒」廣告

根據《路透社》報導,2019年5月,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成為亞洲第一,使不少海外商業代孕機構來到台灣舉辦博覽會,台灣儼然成為「代孕新興巿場」。由於台灣代孕不合法,不少同性伴侶到此進行諮詢。

布魯塞爾兒童博覽會出現「客製化兒童」廣告 還能選擇代理孕母

由於男同性伴侶仍是代理孕母巿場的主要客源,很多代孕機構也因此看準此「商機」。去年11月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辦1場為期2天的「國際兒童博覽會」(台北場在10月舉辦、12月在以色列特拉維夫)。這場博覽會針對LGBT同性伴侶,當中的訊息幾乎和代孕相關。

波蘭作家GrzegorzGórny實際到了博覽會現場發現,這些代孕機構不避諱地向「男同性戀者」廣告兜售「嬰兒」。所有費用大概在9萬到15萬美元左右(約252萬到420萬台幣左右);包括精子運送、體外授精和代理孕母懷孕期間的費用,另外也包含法律援助。

他指出,代孕機構業務和客戶進行面對面的諮詢,但某些不願意露面的客戶,就可以使用網路進行現場諮詢。客戶可以選擇嬰兒的性別、髮色和其他條件,還能挑選自己想要的代理孕母(生母的種族決定嬰兒的血統)。

遭唾棄的人口販賣黑歷史 在21世紀包裝成「感動的故事」重新上演

GrzegorzGórny表示,比利時並未合法商業代孕,卻仍出現這樣的博覽會,原因在於比時利副總理德薩特(Petra De Sutter)是歐洲首位跨性別首長。她曾倡議讓代孕在歐洲全面合法化,「亳無疑問地,比利時將朝向代孕合法化邁進。」

他指出,代孕所帶來的傷害已經被嚴重地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男同性戀伴侶「成家圓夢」的故事。人們所熟知的英國歌手艾爾頓強(Elton John)以及美國歌手瑞奇馬丁(Ricky Martin)在媒體上自豪地展示從代孕購買來的孩子,「男同性戀家庭的故事和人權的口號掩蓋了利用貧窮婦女子宮的事實。」(艾以琳/綜合外電報導)

系列報導:
【妳的子宮不是妳的 1】代理孕母=人口販運 俄羅斯政府逮捕男同伴侶
【妳的子宮不是妳的 2】比利時「兒童博覽會」公然出現代理機構「客製化嬰兒」廣告
【妳的子宮不是妳的 3】反代孕成隊友!天主教會和女權主義者聯手呼籲政府禁代孕
【妳的子宮不是妳的 4】新冠肺炎全球肆虐 代孕寶寶被迫無家可歸

【妳的子宮不是妳的 1】代理孕母=人口販運 俄羅斯政府逮捕男同伴侶

俄羅斯1對男同性戀伴侶多年前在雇用1名代理孕母生下了1名健康的女嬰。不過就在2019年,俄羅斯調查委員會逮捕這對男同伴侶以及幫助其代孕的機構及醫生,並以「販賣嬰兒」罪名將他們起訴。

據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引用俄羅斯官方新聞社《俄通社》(TASS)報導,1名不願具名的調查人員透露,政府計劃擴大對境內代理孕母的調查,主要對象是男同性戀以及單身男子在內。

即便代孕合法的俄羅斯 代孕巿場亂象仍頻傳

俄羅斯法律允許具有俄羅斯公民身份的異性夫婦和單身女性進行試管嬰兒療程;至於代孕,雖合法但適用對象定義不明確,導致不少男同伴侶或單身男性試圖鋌而走險。

不過,儘管代孕在俄羅斯合法,仍然衍生出許多問題,導致政府不得不嚴格「肅清」代理孕母巿場的亂象。報導指出,該起案件之前,同年1月在莫斯科近郊1間公寓發生1名嬰兒死亡事件,警察現場還發現另有4名嬰兒及2名代理孕母,最後警方將倖存嬰兒及代理孕母安置後,以「販賣嬰兒」起訴了涉事10名從事輔助生殖的醫務人員。

這名死亡嬰兒是1對菲律賓夫妻透過烏克蘭的代理孕母所生,生產地點選在俄羅斯(烏克蘭代孕違法)。這起跨國代孕案件,俄羅斯警方最後判定代孕公司與海外人口販賣組織掛勾,因照顧不周全,白白葬送1名嬰兒的性命。

也因為這名嬰兒死亡,俄羅斯政府開始重視代孕巿場暗藏的弊端。

柬埔寨政府逮捕13名代理孕母 貧窮婦女成代罪羔羊

無獨有偶,柬埔寨金邊巿法院2018年逮捕了13名代理孕母(其中11名懷孕中)以及1名男性經紀人,以《制止販運人口和性行為法》第16條,指控他們為跨境買賣嬰兒的共犯,判處4年27天。法官還判定,懷孕中的11名代理孕母必須將孩子生下來,但不能轉賣只能自行撫養。

這意味著,這些代理孕母辛苦懷胎9個月,最後卻無法把「商品」交付給「客戶」。這些貧窮女性同樣是代孕產業的受害者,但政府卻只能對她們開鍘。她們不僅拿不到應得的報酬,最後還淪為代孕血汗工廠的代罪羔羊。(艾以琳/綜合外電報導)

糖尿病友年節怎麼吃? 醫揭4招控血糖

農曆年間闔家團圓,歡樂氣氛容易讓人失去戒心放肆吃喝!醫師提醒,過去臨床時常碰到不少糖尿病患者在年後,因糖化血色素(HbA1C)飆高,導致糖尿病併發症產生而緊急就醫的情況。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潘筱芳表示,糖尿病是一種慢性高血糖的代謝疾病,患者因胰島素分泌及功能出現異常(胰島素阻抗),因此連帶也會造成身體,對於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能力產生異常。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新發生的糖尿病患者人數中,有近400人屬於第一型糖尿病,另外有約16萬人屬於第二型糖尿病。且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島素作用逐漸降低,胰臟內細胞功能不斷惡化,導致胰島素分泌功能降低;使其逐漸喪失進食後立即輸出胰島素的能力,周邊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也開始降低。

潘筱芳指出,餐後血糖升高會造成葡萄糖自主氧化增加,三酸甘油脂過多之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清除減少,纖維溶解減少,餐後初期胰島素分泌減少,胰島素阻抗性增加,高密度脂蛋白代謝增加,血液凝固增加,血管斑塊穩定度下降,內皮細胞功能障礙使一氧化氮釋放減少,及游離脂肪酸增加。

糖尿病的治療包括控制飲食、運動及藥物,過年期間如何維持血糖控制,潘筱芳提醒4招飲食教戰守則。

第1招:小心隱藏版澱粉類食物

注意隱藏的澱粉類食物,包括:玉米、芋頭、番薯、山藥、馬鈴薯、湯圓、紅豆、綠豆、蓮子、薏仁、小米、大麥…等。

潘筱芳指出,別人吃一碗飯,血糖還好,糖尿病友吃一碗飯,血糖不知道會升高多少?得靠檢測餐前血糖與餐後血糖來得知,其他會升高血糖的澱粉類食物也可以這樣檢測,就能自己斟酌澱粉類食物要吃多少。

第2招:先吃蔬菜增加飽足感

富含纖維質的綠葉蔬菜可以增加飽足感,能減緩餐後的血糖上升,例如白花菜、青花菜、高麗菜、山東大白菜等等。

第3招:適量攝取蛋白質

有些民眾認為吃蛋白質的食物,不會增加血糖。但是大多數的人也發現,不吃澱粉,只吃大量的蛋白質的人,很少有低血糖的發生。吃大量的蛋白質會增加肝臟的負擔,因為肝臟需要將過多的蛋白質進行醣質新生(Gluconeogensis),仍舊會增加血糖。大量的蛋白質也會增加痛風發作,糖尿病病友仍需小心蛋白質的份量。

第4招運動有助降血糖

運動可以協助人體肌肉攝入血中的葡萄糖,幫助降血糖。,須注意運動前血糖在150-300 mg/dl之間比較安全。若血糖不夠高,在開始運動後容易發生低血糖。若開始運動時血糖太高,則在開始運動後,自主神經系統的啟動,會導致血糖更高,造成危險。因此糖尿病病友在運動前測血糖可以避免危險。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化放療不適!癌疲憊來攪局 療程恐被迫中斷

一名40多歲的王媽媽,家中小孩正值最活潑的年紀,卻於此時確診乳癌第四期,無法陪伴家人,加上化療引起的極度疲憊,讓她與家人都身心俱疲。醫師提醒,癌因性疲憊是癌友最常面臨卻容易忽略的症狀,未妥善處理,很容易導致癌症療程被迫中斷。

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乳癌年增14,217人,平均不到37分鐘新增1人,是國人第三大常見癌症,也蟬聯女性最易罹患的癌種,但只要早期發現與治療,乳癌病友擁有相當高的存活率。

癌因性疲憊症   化放療最常見不適症狀

癌症治療常伴隨著相當多的不適症狀,「癌因性疲憊症」已被列入國際疾病分類ICD-10,是化放療過程最常見的症狀之一,超越睡眠困難、疼痛、食慾不振、憂鬱…等。

根據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統計,包含乳癌在內,我國高達92%的癌症病人,有癌因性疲憊症的症狀,其中更有1/4已達需要藥物治療的中重度疲憊程度。

台灣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表示,包括癌症的疾病本身以及治療過程,都會給病患帶來極大的疲憊,若不妥善處理,可能出現病人累到不願再接受治療,或因為本身相關數值低下,導致無法繼續治療等狀況,進而降低治療效果。

由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台灣腫瘤護理學會合作編訂的《癌因性疲憊症之臨床治療指引》,內容以疲憊量表來評估癌症疲憊:小於4分屬於輕度疲憊,可透過運動、能量分配、營養飲食等「非藥物治療」來改善。

抗癌新利器

然而,一旦惡化到4分以上,也就是中重度疲憊以上程度,該治療指引便建議加上藥物治療。王正旭醫師表示,過往並沒有很好的治療藥物,所幸現在我國自行研發出適應症藥物,並經臨床證實效果,讓癌友有了新的抗癌利器。

收治患者王正旭醫師表示,王媽媽在確診罹病後,便承受著化療帶來的極度疲憊不適,體力大幅衰弱,進食意願降低,連血球數值都低下到無法再接受治療,相當辛苦。

在某次接觸到媒體報導的衛教資訊後,王媽媽主動提出接受癌因性疲憊症的治療要求,希望能改善自身狀況;經醫師給予藥物治療後,疲憊狀況確實大幅緩解,血球數值也回到可接受治療的標準,連帶著也改善了胃口、情緒與生活品質,在恢復體力、完成癌症療程之後,現在身體健康狀況恢復良好。

納入健保給付 

王正旭醫師表示,該治療癌疲憊的藥物,近期獲健保署核准,納入健保給付,嘉惠乳癌四期患者;他強調,多數乳癌患者是家庭的核心支柱,一旦罹病倒下,整個家庭都會大受影響,此藥物納入健保後,不僅有助於讓更多病患獲得治療需求,也減輕了許多病人與整個家庭各方面所承受的壓力,對病友家庭與社會幫助很大。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美國重返WHO要務 拜登首席醫學顧問宣布:總統將資助「生殖權利」計劃

美國新科總統拜登(Joe Biden)中日前宣誓就職就簽署17項行政命令,其中一項就是停止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程序;其首席醫學顧問佛奇(Anthony Fauci)在21日率團參與本週世衛執委會會議,他在會中發表演說時宣布,拜登政府將強化美國與WHO的新關係,並致力促進「生殖權利」的承諾,意昧著可能將恢復資助全美最大墮胎機構「計畫生育」(Planned Parenthood)。

據《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報導,佛奇在第148屆世衛執委會會議中首度宣布「美國將繼續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成員」,指出拜登已簽署撤銷退出該組織的行政命令;除此外,佛奇還強調,拜登政府的下一步計劃是推翻前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墨西哥城政策」(Mexico City Policy),該法規禁止聯邦政府提供資金給海外支持墮胎的機構。

佛奇表示,拜登將承諾完成WHO對「性與生殖健康及權利」(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and rights, SRHR)的目標,這些專有名詞其實就是墮胎的委婉說法;也就是說,按照拜登政府的規劃,「計畫生育」未來將有可能重新獲得聯邦補助。

拜登過去曾公開宣稱自己是天主教徒,經常提到他在口袋裡放著念珠,甚至在就職前不久還參加彌撒,但卻對於墮胎和LGBT議題持開放態度;據悉,拜登把墮胎視為「基本的健康服務」,曾支持將晚期墮胎(9個月大)納入聯邦法律。

對此,美國洛杉磯大主教戈塞斯(Archbishop Jose Gomez)就直言拜登的墮胎政策是「加劇道德上的敗壞」並說墮胎將是未來美國天主教會共同要面對的嚴峻難題;但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拜登就職當天僅致電祝賀,未提及墮胎相關訊息。(艾以琳/綜合外電報導)

不孕悲歌,是否成代孕悲歌?

台灣會走向「代孕合法化」嗎?

許多人期盼代孕解禁,許多不孕夫妻擁抱著這份等候!晚婚、過了生育年齡,第一胎是高齡產婦的平常,第二胎還想生,自然尋求其他可能。現今的家庭文化,仍有傳宗接代或是從己而出的壓力。那收養、領養呢?依舊難以成為「愛的結晶」,不孕夫妻的壓力望來看去,「代孕」似乎成了選項。只是,女人的身體從來不是為了「利他」或是「互助」的生產工具,透過金錢將風險轉嫁別人的子宮,怎能感受到胎兒的心跳?怎能明白胎教時那份難以言說的內在連結呢?

大家可曾注意到近日的熱搜新聞嗎?

中國女星鄭爽一句「打不掉、煩死了」脫口而出,嚇壞許多粉絲,這麼漂亮的臉蛋,話卻講得放浪不羈、寒酸到底。是什麼樣的家庭、文化價值觀,會如此失言、冷酷?中國女星鄭爽和男友張恆於美國洛杉磯,成功找到兩位代理孕母,各自殖入胚胎,幸運順利地因孕母而有一子、一女。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倆人愛的熱度涼了,說著男友出軌的埋怨,委託代孕的她冷淡地端出「撤銷令」,要求那時還在合約孕期中的孕母、墮胎拿掉七個月的胎兒。不知疼惜生命,自然感受不到6-8週肚裡就有的心跳聲,要求墮胎、殺害胎兒。因後期墮胎在美不合法,她執意不成、轉而丟下一兒一女,回到中國。

新聞一出,顯明女星對生命的無感,造成棄養。她想方設法地奪去胎兒生命的噁心模樣,一毀她原本外在傲人的美麗。男方為了出生一歲多的兩個孩子滯美,而女星離棄後還能補上「送了吧!一輩子、別再見了好!」任何嬰兒被母親遺棄,可能埋下小生命不解的傷痕?在委託代孕者眼中,幸運配對的代孕不過是場交易,孕母九個多月的子宮、活像是個容器,產出後關係切得清清楚楚,為完成交易收取金錢。在他們倆人想要時,也許要得熱烈、一心想望成功,4個月的比對,能花個40萬-135萬人民幣,女星不費力、完好了身材保有原貌,到時帶著一對娃兒回去,這錢要花得起,的確值得?

這不是一曲代孕悲歌嗎?

全球約有33個國家允許代理孕母制度,例如英國、加拿大、澳洲、美國…… 等,皆有明文法律規定,也有約30個國家立法禁止,對於代理孕母的合法性,許多國家立法、立場都因文化有極大的懸殊。台灣近30萬名女性有不孕的問題,爭議持續難有結果;只因代理孕母制度,存在子宮商品化、無視胎兒生命權,決定方有權要求墮胎,可能衍生的醫學倫理難題。

台灣女星小嫻曾公開自己的不孕:「因為基因變異,我天生沒有子宮,難以生育。」生育權倡議者,剛好以此人權為要求。緊接著2020年5月初,立委吳秉叡提案修正《人工生殖法》,讓爭議20多年的代理孕母合法化,全案一讀通過,讓沒有子宮的不孕者,心裡熱烈期盼著未來;他們雖略略聽說過代理孕母身上的遭遇,卻覺得只要政府讓「代孕合法化」由官方監督和管理打包票,應該不成問題。然而「代孕」不是一次就吃喝不盡,更何況扎針75針可能換來自身的子宮病變、卵巢癌、妊娠毒血症、產後憂鬱症等,孕母承受的苦痛誰想過?

不孕夫妻,通常將目光停留在想要嬰兒的資訊,難完整明白商業利益攪動下那不能說的秘密;卻忽視代孕、人工生殖而生的新生兒,容易早產、出生後體重較輕,另外糖尿病、心血管和癌病變機率,也高過自然受孕產的胎兒;這些資訊的不透明、不對等,是否讓委託者/基因父母,輕看了日後要面對的困境,而代孕仲介利益當前,往往不說、為成功交易掛保證。就像為掩飾子宮工具化,政策給出的漂亮藉口:女性互助,女人幫助女人。難道設定「無償代孕」就能減少剝削女性的意圖,若以「互助」為由,那為什麼只有「沒子宮的女人」能夠得此幫助,當「同婚家庭」要求借精取卵、人工生殖、代孕時,不又是另一難題、開場。

有人買就有人賣!

想要得到一個孩子的心情有多迫切,商業仲介代孕就能有多少花招可宣傳。再者,「同性婚姻」通過後,「平權議題」多元文化的衝擊,各種家庭型態出現,持續衝擊教育、社會,甚或是更高層次的人倫、醫學倫理等,環環相扣。我們呼籲政策建立健康兩性關係,帶動生育率和家庭關係和諧為首要。

在這場代孕交易中,產業鍊一旦型成,沒有雙贏的事。代理孕母淪為生產工具。解禁,合法的外衣掩蓋物化女性,金錢購買的刺激更易製造出「經濟弱勢」,健康年輕的女性,也願意鋌而走險,為營養補助金成為代理孕母……。

別以為不過是肚子裡裝九個月的孩子,還能助人圓夢!年輕不知健康可貴,卵巢過度刺激會傷害身體,甚至失去自己的寶貴性命,這股打著輕輕鬆鬆就能賺錢的幌子,是對生命無感的招搖撞騙。

媽媽盟呼籲政府,正視全民都應該尊重生命。「代理孕母合法」絕不是雙方你情、我願,只要沒有強迫,就能合約打造的關係。若非經濟生活所迫,誰願意成為代孕母!

在這議題中,一開始的選擇權就並非是雙方,而是能夠出錢的一方──委託者的手裡;代理孕母合法化不可能建立在公平之上。無償,一樣隱藏著不為人知的「交易」,在能買到嬰兒的世界裡,弱勢方失去聲音,若沒有人站出來,人類會活在怎樣的動盪和毀滅之中?

(徐專員/媽媽盟)

以上言論,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意見廣場歡迎大家投稿,請來信至 [email protected] 。

喬裝高中生買菸 揪出3成7店家放行照賣

台灣超過6成吸菸者在18歲前就開始抽菸,菸害防制法禁止供應菸品予未滿18歲者,業者應在第一線把關幫助青少年遠離菸品危害!國民健康署為瞭解商家違規賣菸情形,安排18歲者穿著高中學生制服,以「喬裝測試」方式至販菸業者買菸,去年4月至10月全台抽測660家菸品販賣場所,高達3成7店家違法賣菸給未成年者。

國民健康署統計,有45.2%的吸菸者在18歲前就開始有吸菸習慣,國中生買菸過半數在雜貨店和傳統商店,近2成在檳榔攤買,有54.3%的高中職學生則是在超商購買,其次才是雜貨店和傳統商店。

消基會在全國每個縣市挑選30家業者、總計660個販賣菸品的場所測試,地點包括大賣場、超商、檳榔攤和雜貨店,請高中畢業生穿當地學校的制服去買菸,有些店員會猶豫、請對方提供證件確認年齡,有些店員直接把菸賣出去。

消基會指出,測試時發現許多未成年者在購買香菸時,以「幫家人買」為藉口或找看起來比較成熟的同學代買,提醒店家多些敏感度;同時,務必加強第一線賣菸人員的認知及責任,青少年往往會因業者多方查詢,暴露身份,業者可「多問」來判斷是否未成年。

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預計將業者販售菸品給18歲以下青少年的罰則,從現行的1到5萬元提高為1到25萬元。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司法院通過《涉民法》修法承認台人跨國同婚 中國籍伴侶不適用

司法院22日通過《民事法律適用法》(以下簡稱涉民法)第46條修正草案,規定只要同性伴侶一方為中華民國國民,就可在台登記結婚,草案將送立院審議。不過若對象為中國大陸人民,因牽涉《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不在此法範圍內。

2017年5月通過《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台灣同性伴侶可辦理結婚登記,但因《涉民法》第46條規定,婚姻成立的實質要件,應依各當事人的本國法。也因此,台人同性伴侶的本國法若不承認同性婚姻,就不具備其本國法的成立要件,即便在台登記結婚也不被承認。

對此,22日司法院第189次院會通過《涉民法》第46條、第63條修正草案,新增「適用當事人一方之本國法,因性別關係致使無法成立,而他方為中華民國國民者,依中華民國法律」。也就是說,即便外國人的母法不承認同婚,仍可依照新法規定,與台人登記結婚。目前待草案函送行政院會銜立法院審議。

舉例來說,台人與同性伴侶新加坡人在台灣登記結婚,雖然新加坡本國法不承認同性婚姻,但在台灣登記屬合法;若兩人到澳洲登記,因為澳洲開放同婚,因此在台灣也具有同等效力。不過若同性伴侶的一方為中國人,由於涉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此次修法不適用中國人士,但香港及澳門人士則因《香港澳門關係條例》類推適用《涉民法》。

目前全世界僅有29個國家承認同婚,其他166國大都不承認同婚,僅少國制定民事結合或同性伴侶專法。(艾以琳/綜合報導)

Kairos 風向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