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向觀點:能生不能婚,「安全性行為教育」可以解決問題?

昨日社會中心刊載「變相鼓勵婚前性行為?16歲女性『可性自主卻禁婚』的修法怪象」。有網友諷刺「有助緩解節節下滑的結婚率」。這名網友所說的「結婚率」,應該是「生育率」的誤植,因為即便可以發生性行為,也結不了婚。但,如果要把「發生性行為」而無須結婚,做為增加「生育率」的作法,事實上部分學者針對生育率探底,也曾提出「鼓勵非婚生子」這一招,恐怕都是搞不清楚台灣的民情文化。

根據中研院的研究,台灣最新的結婚原因調查,以「女友懷孕」佔46%為最多。換句話說,基本上台灣人意識裡面認為,懷孕、甚至發生性行為這件事,應該在婚姻裡面。所以未婚男女發生性行為後一旦知道懷孕,要不墮胎、要不就趕快結婚,以免讓人知道婚前就發生性行為了。因此台灣非婚出生人口,歷年一直未達全體出生人口的4%,其原因即在於此。之前有位主張性教育該教情慾探索的前台中某女立委,一樣是宣佈結婚沒有多久,孩子就生下來了。雖然不能確定她是婚前懷孕,但如果不在乎台灣民情,大可不結婚,與配偶維持原來的男女朋友也可生孩子,不是嗎?

所以不是如部分社運人士所說,某些宗教或社會團體反對婚外性行為,而是台灣民情都不鼓勵婚前、婚外性行為。而包括前台中女立委等因為懷孕而進入婚姻的女性,正在實踐台灣民情!

主張性開放及人士應常經常引用北歐的性教育,尤其瑞典。殊不知因為民情、政策差異甚大,先做並不代表先進。瑞典因為性開放,青少年未婚懷孕、性病、性侵害等問題完全不比其他國家少,造成社會很大困擾。瑞典衛生及教育部門在執行性教育時,曾經思考在中學以下推行較有效防治的「延後性行為教育」。但之所以最後仍主推「安全性行為教育」,主要是瑞典未婚生子的比例長年從未低於50%,如果強調避免或延後婚前性行為,邏輯上會導致下一代批判上一代,加上北歐主要都是福利國家,孩子生下來都是國家養,所以北歐國家無論在政策、民情、民族性幾乎都採取「婚生脫勾」。但是台灣呢?

台灣長期的至今未婚生子的比例不到4%,代表台灣人對於婚姻與生育幾乎是「婚生包裹」。如果在政策上形成鼓勵婚前性行為的「婚、生脫勾」,恐怕生育率沒有提高,反而墮胎率先大增!

所以我們對下一代的性教育,還要採取「安全性行為」嗎?連知道安全性行為的大學生,從事性行為時都有1/4「偶爾戴套」、7%「從來不戴」,黑數必然更多。而那些不可以自行買保險套的高中以下學生,會沒事隨身帶著保險套?

為了下一代的未來,「延後性行為」為主體的性教育才是正途,安全性行為教育只是掩耳盗鈴,將製造更多的社會問題,那些所謂的「先進國家」已經告訴我們了。

Kairos 風向新聞